七月二十三日,裴怀安踏上了回京之路,率虎卫五百,鹰卫一百。
林絮随裴怀安一起回京,徐清音选择留在了北境。
队伍向南缓慢前行,裴怀安还是第一次这样不徐不疾地走这段路,能看看沿途的景色,各地的风光。
既然皇帝点明要她八月十四日至京都,那她便八月十四日抵京。
“怀安,”林絮刚从外面回来,高兴地给裴怀安看自己买到的小玩意。
裴怀安拿起来细看,是用桃核刻成的小舟,小舟纤毫毕现,坐在小舟上的小人儿也是栩栩如生。
裴怀安不由惊叹,“真是好技艺。”
“你看这人是不是有些眼熟?”林絮笑道。
裴怀安仔细一看,发现小人儿与林絮长得十分相似。
“这是照着姐姐的模样刻的?”
林絮点头,“本是无脸,那人照着我的样子寥寥几笔,还真就像极了。”
“民间自有高人在啊。”裴怀安端详着小舟,眸光微动,“那人现在可还在?”
“应当还在。怎么?”
裴怀安起身道,“姐姐带我去看看,我也想买上两个。”
她记得长宁有个出自名匠沈金之手的红珊瑚小舟,虽然珊瑚比之桃核珍贵得多,但却不如这个精巧。
林絮领着她走过长街,钻进一条小巷,看见了一家小店。
店里点了十余盏灯,一位姑娘身着长裙坐在长桌后面,正低头专注着手上的桃核。
待裴怀安她们靠近,姑娘似是听见了声音,抬起头来。
她看到林絮,微微一笑,“姑娘怎么又回来了?”
裴怀安上前一步,“是我见姐姐买的小舟精细,便让姐姐带我来。”
那姑娘微笑道:“公子想要刻谁的面容呢?”
“便照我的模样来吧。”裴怀安答道。
姑娘点点头,便伸手去拿一颗小舟上站着一位男子的桃核。
“且慢,”裴怀安叫住了她。
姑娘抬起头,疑惑地看她。
“我……家中有位同胞妹妹,与我长得十分相似,还请姑娘刻她,将我改作细眉即可。”
那姑娘恍然,点点头,“我明白了。”
不多时,姑娘刻好,抵给裴怀安。
果真是寥寥数笔便活灵活现。
“姑娘当真好技艺,”裴怀安忍不住再次感叹,“为何不曾听闻姑娘的名字,姑娘又为何待在这偏僻的小店里?”
“公子这是何意?”姑娘冷了面容,颇为不悦。
“抱歉,我只是觉得姑娘技艺不逊于班夫、沈金,他们如今名满天下,姑娘却在这一小店中,有些可惜。”裴怀安连忙道歉。
姑娘缓和了脸色,“我如今有这一小店,已是不易,班夫、沈金皆是男子,我行走于世,哪有他们那般方便。”
裴怀安闻言沉默。
林絮递上银两,拉了拉裴怀安的衣袖,“辛苦姑娘。”
姑娘收下银两,点头道:“两位慢走。”
“实在可惜。”裴怀安走出店后忍不住再次轻叹。
林絮轻笑,“世间可惜之人,还多着呢。”
裴怀安噙着笑意转头看她,“姐姐这话,别有深意。”
林絮微笑不语,眨了眨眼睛。
两人并肩走回客栈,临进房间,裴怀安轻声道:“会变的。”
“什么?”林絮没听清。
“会变的。”裴怀安微笑道,“以后,不会再有那么多可惜的人。”
林絮会心一笑。
八月十四日午时,裴怀安按时抵达了京都。
林絮带人回府安顿,裴怀安进宫去见皇帝。
徐束笑容满面,热切地将裴怀安迎入御书房,好像什么都没变一样。
“怀安,你回来了。”皇帝见到裴怀安,笑着站起身。
他走到裴怀安身旁打量着,“怀安似乎瘦了。”
裴怀安轻笑道,“陛下可一切安好?”
皇帝笑道,“一切都好。如今长宁快要成亲,皇后又有了身孕,真是,双喜临门。”
“那真是恭喜陛下了。”
皇帝笑了起来,拍了拍裴怀安的肩膀,“一早听说你过了余县,特意等着你一起用午膳呢,走。”
两人吃菜饮酒,聊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气氛还算融洽。
皇帝微微有了些醉意,说着话,突然叹了口气,“怀安。”
“陛下?”裴怀安抬头看向皇帝,皇帝正一瞬不瞬地盯着她的脸。
“怀安……”皇帝的声音轻柔了许多,“明日,是中秋佳节。你入宫与我一起,陪太后过节,可好?”
裴怀安轻轻转动着酒杯,“明日长宁在府中设宴选驸马,我也想,去看看热闹。”
“怀安……”皇帝皱起眉来。
“陛下,皇后娘娘来了。”徐束突然进来通报。
皇帝有些惊讶,“快让皇后进来。”
皇后走了进来,她走得有些慢,隐约能看出怀有身孕的样子了。
皇帝起身扶着她坐下,“皇后怎么突然过来了?”
“听说雍王殿下回来了,正在与皇帝饮酒,便来看看。”皇后笑道,“陛下见了雍王爷定然高兴,我怕陛下一时高兴喝多了酒。”
“陛下似乎是有些醉了。”裴怀安轻笑,“那我就先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