珉月为了更有底气。故意卖关子,“公子可知诗中所写的是什么?”
晏临不假思索回答,“是盐。”
珉月点头:“答得不错,却也不全是。”
“还有什么?”
珉月让他自己领悟,微抬下巴示意,“你再仔细看一遍。”
不用重新展开纸,晏临记忆力绝佳,看过的诗文几乎过目不忘,直接复述出来,又念了一遍。
“筑地作盐池,池光朝滟滟。不闻烟火声,天地自烹炼。微风从南来,雪花积璀璨……”
他声音突然顿住,收敛了面上漫不经心的神色,不确定道,“这诗里面写的是……制盐之法?”
“答对了。”
珉月差点伸出大拇指,当场给他比个赞。
晏临抬眸问:“筑造盐池,不用烟火,天地自烹,是公主的想象吗?”
珉月摇头否定,“不,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房间里一瞬间静谧。
晏临抿紧唇,略微失神。
取盐之法,基本就是两种。
越国得盐,主要如柳公《煮盐歌》中所描述,“投入巨灶炎炎热,才得波涛变为雪”,将过滤后的海水,或者盐井中打出来的盐卤水,放入锅中长时间蒸煮,称之为煮盐法。
这种煮盐法,每煮成一担盐,要消耗几百斤的木柴,所费的工时和人力都很巨大,而且盐的品质不太好,滋味苦涩。
而邺国在此事上得天独厚,拥有天然而庞大的盐湖,自然成晶,形态玉洁冰鲜,不劳煮沃,因开采省时省力,在价格上具有优势,行销各国甚至海外诸国。
不知晏临心中已掀起惊涛巨浪,珉月继续推销从纪录片中看来的盐田法。
“有道是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盐的生意是笔大买卖。我知越国近海,多瘴厉之气,遍布沼泽盐碱之地不利耕种,所以物阜不丰,百姓穷苦,如果能得到不用蒸煮不用钻井的盐田之法,可谓一本万利,利国利民。”
“何为盐田之法?”晏临忍不住追问。
鱼儿终于咬食了!
珉月唇边漾开淡笑,将桌上的纸收回袖中,开始收网,“盐田法是我嫁妆的一部分,公子若想知道,就要先娶了我,到时候自然会有详细的步骤方法交予公子。”
晏临就像条经验丰富的鱼,虽然心动面前的食物,在鱼饵边上游走,就是不真正上钩。
他依旧是副无风无波色模样,用平静如常的口吻,质疑珉月道:“口说无凭。如非亲眼所见,我怎能确定公主所言非虚。”
珉月笑了笑,“盐田之法,工程浩大,绝非几日之功,且具体实施还需要摸索实践。就算我想给公子证明,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办得到,而且上京又不近海,根本没有操作的地方。”
“所以我得到的,只是句空口承诺?”看着她一双笑眼,晏临试图从里面看出是否有掺假的成分。
“是。”
珉月不闪不避,目光直视他,面色坦荡且镇定自若,“如果公子信得过我,愿意用承诺换一个希望,那么请公子帮我摆脱田康的求娶,让我们的婚事顺利进行。到了成婚之夜,我自然会将盐田之法双手奉上。”
这话说得,人家是洞房花烛夜,两人是结账清货时,明明是旖旎的场景,倒显得市侩起来。
晏临垂下眼睫。
他知道珉月可能会让他意外,却没成想,会是这样的意外,甚至可以说是震撼。
盐乃国之重本,关乎民生,也是国库税赋的重要来源。邺国盐铁之利巨大,所以才一直只许官卖严禁私营。越国虽有海盐可品质不好,且成本过高,达官贵人所吃的盐还需要从邺国贩卖而来,每年在盐资上耗费不少。
如果,如果她说的是真的……
刚才用了极大的自制力,他才克制住自己,没表现出过分的兴趣。
她说的没错。
一个承诺,换一个希望。
希望对他而言,对越国这个积弱已久,在邺国周边挣扎存活了数百年的国家而言,都极为珍贵,可望而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