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是玉生的脚步声流过了梯板。
秦骏已经听不见了。他走到屋子最后的床铺,支开了窗,他望见玉生从巷口走了出去,他只窥探到她最后半个黑亮的圆髻。他想,她的头发是必然漂亮的,他已经想,他要活着见到她千丝万缕散落的一天。
炎夏已过一半的时候,玉生的小腹才终于在形状上有了细微的,肉眼可见的变化。那天爱乔为她打来洗面的水,进了门,见她起了床,还没有换去一件宽口窄腰的藕白夹衫,坐着梳发时,小腹中好像凝住一团云彩,有形的,暗暗的涌动,久久没有散去。
爱乔惊呼道:“四个半月了——单小姐诚不欺我!”
玉生不解,笑一笑,道:“什么。”
爱乔道:“她说,孕育生命的肚子是一点点大起来的,又不是吹气,四个月一过,才会有形。”
玉生道:“我想我不该同意单云回一趟上海,近来她不在,你又要来烦我了。”
爱乔道:“我这是烦?人家说男人结婚变化大,我看小姐结婚变化也不小。从前我一说话,您多乐意听的呢。”
玉生转了话头,道:“爸爸备好车了吗?”
爱乔道:“都好了呢。”
玉生道:“什么时候出发?”
爱乔道:“您洗了面,我去再清点一遍您和爷的药,用过午饭,就可以出发了。”
玉生低头见自己宽摆袖口中伸出来那只手,戴了金黄的指环,她的婚戒,她脱下来了,放在镜面前,只留那只母亲送给她的玉镯。今晚要到高邮的祠堂,明天是她母亲的祭日,母亲生死都厌烦奢靡的排场,正遇上今年有两桩祖辈的丧事,正好为操办增添名目。如果是往年的日子,总是乐施,上香这些小事罢了。
高邮祖屋的许多人都不知道玉生成了婚,甚至也有从未与她见过面的人。林世平从前在北平过生,又与苏州女人结了婚,高邮的祠堂、祖屋,十几代人流连过的秘院深宅,算一算,竟有数十年不曾回去了。最后一次回去,是去安他妻子赫虞的牌位。
祖宅如今扩了地,将从前同街路上十几间走收的店铺收回来,一同扩了出去,一些田产还有地皮放置不动,各房有各房的地契,田契在手里。只有林世平的那一份,一直寄存在大老太太那一房,便是林世平祖父唯一的同胞姐姐。她今年离了世,自出生到离世共享了112年的福,婴儿时是极富之家,少女时家中落败,人如鸟兽散,她争气招赘,凭着赘婿延续家中香火鼎盛,子孙连绵,使她不曾吃过一日的苦。她笑着咽了气,留下最后一件事,托付给她的二儿子留下那房。她一生中的四个儿子,有三个儿子是她看着他们离世的,还有一个最小的,常年疾病缠身,垂暮之年仍未婚娶——也不会再婚娶了。
大儿子与小儿子都是生了几个女儿,只靠二儿子那房人丁兴旺,一连生了五个儿子,最大的和最小的与家中兄弟隔阂,搬出去自立门户已几十年了。三子和四子结婚的晚,虽各自生了两个儿子,但最小的还未上中学,最大的,也不不过二五,早从了军了。于是今时今日,又只剩二房一枝独秀。她将二房里她最喜爱的曾孙,唯一为她添了曾曾孙儿的孩子,也是如今家中最大的曾孙延盛叫到面前,嘱咐道:“你将这些东西交到秦淮那一房,叫他们回来,他们回来了没有?”问了话,还未等到回话,便咽了气去了。
一路慢车前行,林世平同玉生说道:“二房的长孙延盛,叫起来,你是要叫他兄长。他四十左右,似乎像是比我小上一两岁,娶了一房妻,一房妾,我都没有见过。育淳兄——便是你要叫三叔的。一年前为了几匹绸布,来过家中,他说起过,延盛的妾是学生样子,在两年从教会学生里读出来的。妻子倒容易辨认,他们家里的人,正妻的首饰衣服总是很讲究的,两只手都有镯子,衣领处的绣花,无论圆襟平襟,海棠还有桂兰的样式,都用果红做底色。”
玉生点了点头,这是她有生来,第一次回到高邮祖屋。母亲也是在死后才在这里立了位,她从前不爱来这儿。
林世平总记得妻子赫虞说:“乌泱泱的,像一个巨大的鸟巢。”
汽车夫将车子停在最外面的道路上,他回过脸来,又下了车,请道:“见谅,我的车子就只能为您开到这,还请几位散一散步,林家门前,连拉车都不让走呢。”
林世平下了车,爱乔挽着玉生的手,随后落了地。远远地,正望见门前一辆马车,如今南京城路上也少见到这样大的四驱马车,配软厢,吊金银穗子,驰骋来时穗子做摆,厢轿里笑声不断。
马车停了,挑了帘,里面走出两个女孩。其中一个玉生是认得的,从前一同上过中学,是家中最小的曾孙女儿,便是育淳夫妻过了半百才得的女儿——叫做延瑞。
延瑞道:“世平叔,玉玉,我正等着你们。”
旁的一个女孩,岁数似乎比延瑞还要小,或者是,面容太稚嫩的缘故。她圆润饱满的面颊堆砌笑意,说道:“这是祖叔叔,还有姑姑吧?果然和大家说的一样,是很漂亮的相貌。”
这时,延瑞道:“世平叔,这是延盛哥的姨娘,姓安。”
林世平应下她们的问安,道:“走吧。我要劳烦你指路了,瑞儿。”
延瑞道:“车子够坐的,上车吧——请。”
她笑着,挽着玉生,偷偷注了一句道:“听说你结婚了!同一个姓李的人物。”
之后,玉生回了话道:“你自中学毕业后回了高邮,总共寄了两封信来,这样忙的人物,我不知道我的喜讯能否打扰你。”
延瑞大笑,又贴近她双耳,道:“你来,你来,先放掉你这个黏人的“女随从”。到我房间来,我有许多新闻说给你听。”
前院长廊过后,又分四个院,十二个房屋,如今也分给了二房育荣。育荣长子延盛一房就分了两个院,六间房,仆人更是家里最好最老的,但时不时还嚷着不够住,明里暗里编排,最后无法,他弟弟延金总是很体贴人的,又因他还未结婚,就把自己院内分了一间正房出来,给了延盛大太太房里那两个仆人住,她们里头有一个年轻些的很惦记延金,但延金从不让她凑近自己的房门。四房育和叔从来是孤僻的,自结婚后就另起了门,后墙围出另一间偌大天地,分东西两院,那是他自己的地皮,也是他自己的钱建起的,也是十二个房屋,只是有四个都是仆人房,幸好他孩子少,延美前年结了婚到扬州去了,如今几乎不回来,只剩延兴和延基,年岁还小,谁也不为他们不操心结婚的事,总是够住了。我爸爸——育淳,听他这个名字,自然知道此人最淳和,他在起居饮食上面都不爱费心,所以即便我们人丁平等,也只是分了紧挨着家中园地的一大片后院,四角只能分出八间房屋。两个儿子如今一个随军,一个留了洋,只剩一个独生女儿,一位太太,我们谁也不喜欢仆人太多,只能说也十分宽敞了。至于翻上最后一面高墙,眺望空旷园地中的一间别院,远远望去,好像道观,那就是小祖爷爷的院子了,他最不喜欢和一大家子住一块,更不准别人去看他呢。
玉生听延瑞穿廊过屋,走到自己房门前,口中仍滔滔不绝,道:“我听说,上海男人都要养歌女的呀。”
玉生一听,竟忽然,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