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望他,别过眼去。
他的另一只臂膀,也如树干般垂到在她的肩头上,仿佛等她用双手拾起。他在镜面里面注视着她,紧紧挽着她的肩头,伸过去,在镜像前的台面上,他放下了那本书了。她不知自己为什么去望了一眼,飞快地,但仍令他发觉了。
“太太要看吗?”
他开始吻她的鬓发、耳垂、再到眉眼,不能数清的许多个日子以来,他无数次这样做。她因为是他的妻子,所以她一次也没有抗拒过。
此刻,她忽然转回脸,一点点躲开了。直至他茫然地凝望她的侧脸,在镜像中。
那时,她回道:“我似乎是怀孕了。”
他以为她回到了过去几个月。他的手和脸,不得不从她温暖的颈项处离开,然后他走出去,在不知什么地方待了一会儿,到后半夜才回来。那时候她已经睡去了,但睡得不深,听得见他掀开幔帐,缩身进来的声音。他离得很远,一整个夜晚,他没有再触碰到她。
隔日,再隔过一日,李文树第一次发觉一日又一日的时间竟真可比拟百年。他正常的去银行,去马厩,去看他的马,但他的双眼从来没有一刻在高耸的大楼、连绵的麦色,或是浓密的鬃马上驻足过。他多天没有见到她,后来终于再见,她回来了,但并没有怀孕。那时,他竟然是庆幸的,庆幸着再与她相见这件事。
除了春咳引起的正常反应,李爱蓝和鸳儿让她受的惊吓,似乎是太大了。鸳儿被安华姑妈分到愚园老宅去了,后来李爱蓝独自去天津。到了天津,李文树在那里为她重雇用了一个不那么年轻的,几乎可以说是妈子的女人。她才渐渐地,自戒了烟草。发起疯来,也不使刀子了,她回到了李文树还没有从英国回来的日子,因为春天过后,李文树为她在天津购置了两处房产,并不再限制她的出行,她可以自由地使用自己的车子。
李文树再见到玉生的那一天,带回了她的珍珠坠。那对坠子,实际是在更早之前,回到了他的手中,在他去跑马场的那一天,他从戌富的手里,用一场胜利将它从戌富太太那顶丑陋且庞大的帽子上夺了回来。
他送还她时,说道:“这是我最后一次还给你。请保管好,太太。”
她当下见了。没有说一句话,亦没有谢他,便接了下来。
几天过去,或者是更长的时间,李文树再没有见到她戴。终于有一天,她要赴蒋太太的约,他见到她的双耳,仍是赤条条的。
那一天,他的手摸上去她的耳垂。他问她道:“怎么不戴?”
她回话道:“你说,在收回他欠你的债务,和这对珍珠坠之间,你选了后者。这样贵重的东西,我如果戴在耳上,不是压得我生疼。”
他笑一笑。之后大笑出声。
“早该压疼你。”
她茫然地望他。
他的手,穿过镜像底下的箱柜,暗格子里,抽出来。她竟已将它藏到那儿去了。他取出来,绒布盒面里头,洗去了三次,戌富身上的油脂味。那对坠子,他轻捏住她的耳垂,为她重戴了上去。
她总觉得不明白,他将梳发、整领、试香、佩饰,一切女人的把戏,他总能这样得心应手地做来。陈太太的话原来不假,这位李先生,在英国,或者在那之前的日子,他从没有为谁守节过,他将女人当作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她结婚,当然是他所追求的最原始的——也就是她的高洁的精神与光滑的肉 体。她完全拥有他所需求的所幻想的部分,即便只是吻一吻她的双耳,他感触到的仍是——美丽的,年轻的肌理。
他又吻了吻她的脸,然后又开始紧拥她。这些日子以来,他的身体似乎进入了第二个春天。
直至他累了,头发窝在她的颈项,牵制住她,注道:“那是同我们婚戒一样珍贵的东西。你知道了,就该好好戴着,永远戴着,不要捐出去,更不要赌输了。”
她淡淡地回道:“我没有脱下我的戒指过。”
他道:“婚戒,是我和你结婚的信物。珍珠坠,是我决定和你结婚的信物。有了决心,才有了结果,是因造就果。”
她被他缚着,重又坐回去。倚靠在冰冷的椅上,他湿润的额面仍然压下来,在她的肩颈,如暴雨侵袭。
“与我结婚,竟是需要决心的。”
“是,需要被你呵斥、拒绝,也不回头的决心。”
“如果即便这样,我仍然没有同你结婚呢。”
“我不愿意欺骗你,我会尽快地——找一个和你相似的女人结婚。”
紧接着,他浓密的头发在她的颈项间做起痒,痒着痒着便刺起来。她开始感到疼,无力移开他逐渐陷落的臂膀,便只是说道:“我要走了。”
“去哪?”
“蒋太太的新画廊。”
他忽地问道:“什么时候回来?”
她回道:“不知。”
然后,她便走了。她坐了人力车,一路到了普陀。新春前,蒋太太的画廊已在那里建造起来,她将自己的画拿去卖,收入的钱又捐到自己的福利会里。不过数月,画廊门前高挂的明细账目上流过十几万元的捐款,写清买家的名号、购入的画作,日期亦写得清清楚楚。
玉生在那上面望见“李成笙”,与欧阳太太、陈太太并列在第一行。她已经多少天没有见到他,数不清。
再低眼来望,那时,见到他的人,真真切切出现在她面前。他瘦了一些,也白了一些,仍穿一身长衣,在袖口里伸出来,他那双戴了裘毛手套的双手来点烟。他点了一根,站在门外来抽,吐雾之间,忽然见到她。
他唤她道:“嫂嫂。”
仅仅这样,再没有说什么话。
她与他即将擦身,她忽然唤住他,道:“成笙,路上积雪,行车小心。”
他望她一眼,似乎是点头了,方离去。
因此,后来李成笙在入暑前离开上海,在街面上见到她的车子,又停了下来。那时候,他向她匆匆地说道:“我要去南京一趟,您有什么需要带?如果一切顺利,回来时——我会和唐郦慧小姐结婚。请您来。”
而此刻还在青岛做着幻梦的唐郦慧并不知道,自己苦追苦寻了近三十年的婚姻。最终是在一片战火下,一个不那么轰鸣的夜晚,潦草收场的。
玉生那时见到她的姐姐,唐佳慧小姐,亦是余太太。她正要玉手一扬,淡淡然地,买下一副“翡翠湖”,那是蒋太太的画,别名为“故乡”。那是她的青岛。
余太太正低声,也高昂道:“这,我家小妹喜欢的呀。”
她的手,抚上画框时,仿佛只挪一挪,便要将它取下来了。
但陈太太来了,忽出了声,唤道:“稍等。”
玉生回望,见到陈太太今日身旁随了一个女孩。女孩的手中,怀抱着——像是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