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莞宜在绮梦居办了茶话会,邀请了映雪,苏沁雪,苏映雪,苏秀蓉四人参加,也有意缓和映雪与苏沁雪、苏映蓉之间的气氛。之前因静逸庐之事,映雪与两人之间都有些嫌隙,老夫人心中担忧,可却也不好过多干预。恰好向莞宜提出要办这场茶话会,老夫人不禁连连称赞向莞宜懂事,对这场茶话会更是全力支持。
映雪不想让老夫人担心,便也顺着老夫人的意,应了下来。
步入绮梦居,满地金黄的落叶宛如一层柔软的地毯。秋风轻轻拂过,带来丝丝凉意。
庭院中央,摆放着一张古色古香的长方形木桌,桌面铺着绣有枫叶图案的淡黄色绸缎。为了营造氛围,向莞宜在桌子四周放置了几盆盛开的菊花,有的洁白如雪,有的金黄似阳,有的粉嫩若霞,争奇斗艳,散发出阵阵清幽的香气。
桌子的一侧,向莞宜亲手绘制的一幅《秋韵图》用了木架子立在一旁,为整个场景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待映雪几人踏入院子,侍女正端了点心入场,点心都是以秋为特色,菊花酥、蟹黄酥、桂花糕、栗子酥等,精致小巧,还备了一些果酒,可见花了一番心思。
苏秀蓉夸赞道,“向表妹这才情与巧思,真叫我等自愧不如。瞧这别具一格的布置,以及这精致小巧的点心,都让人仿佛置身于秋日的仙境之中。”
向莞宜微微一笑,谦虚道:“都是侯府下人会办事,我只不过是借花献佛。”
一个下午的时光,几人围坐在桌旁,轻抿着果酒,品尝着点心。茶香、酒香、果香交织在一起,笑声、话语声、欢闹声此起彼伏。谈论着秋日的美景,回忆着往昔的趣事。渐渐地,姐妹之间的隔阂消融,仿佛又回到了以前无忧无虑、亲密无间的日子。
苏沁雪望着眼前的景象,不禁感叹道:“若是把这场景搬到野外,有那青山绿水环绕之处,肯定会更有滋味。”
向莞宜听到这话,俏皮地一笑,双手轻轻捂住嘴巴,咯走来走去咯笑道:“这还不简单,我们可以组织一场野炊,还能放风筝呢,定比这有趣极了!”
这时,苏映蓉也插话进来,兴奋地说道:“对呀,我们可以带上好多好吃的,找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还可以吟诗作画,抚琴。”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起劲,当场就定下了野炊的计划。
翌日,映雪几人于荣晖堂向老夫人请安,彼此间亲密无间。老夫人瞧在眼里,喜上眉梢,赶忙吩咐秦嬷嬷取来一支簪子,朝着向莞宜和颜悦色地笑道:“向丫头,你这孩子向来乖巧懂事,这簪子与你甚是相配,拿去戴着玩吧。”向莞宜听闻,顿感受宠若惊,忙推拒道:“老夫人谬赞了,莞宜实不敢当,受之有愧。”老夫人态度坚决,说道:“长者赐,不可辞。”向莞宜无奈,只好接下,恭敬答道:“多谢老夫人厚爱。”
苏映蓉瞧见老夫人高兴,赶忙讨巧道:“祖母,您没瞧见昨日的绮梦居,我还真没见过京城哪府姑娘有向表妹这般心灵手巧的呢。”说罢,一双美目眨呀眨的,满是讨好之意。
老夫人也来了兴趣,微微眯起眼睛,疑道:“哦,是吗?”
苏映蓉忙不迭地点头,那头上的珠翠也跟着晃动起来,老夫人不禁笑道:“那你们几个可要跟向丫头好好学一学。”
向莞宜闻言,面色含羞,谦虚道:“远不及三表姐,我不过是雕虫小技。”
苏沁雪不想听老夫人夸赞映雪,赶忙插话道:“祖母,表姐说,过几天我们还要去野外举办一次野炊呢。到时候在那风景秀美的草坪上铺起毯子,摆上食物,然后在草坪上放风筝,弹琴,作画,定会有趣极了。”她边说边比划着,眼中满是期待的光芒。
听言,老夫人皱着眉头,脸上的皱纹似乎更深了几分,道:“京城的瘟疫虽已得到控制,但从中原逃难过来的难民还是不少,你们在野外野炊,极为不妥。”
苏沁雪不以为意地撇撇嘴,说道:“这有什么,到时候我们多带一些下人就是了,那些难民总不敢抢到我们头上吧。”
话音刚落,映雪不赞同地说道:“四妹妹可能不知,人在绝境时,都会拼命一搏。一两个难民或许不敢,可若是见我们衣着华丽,起了歹念,把周边的难民都聚集过来呢?”
苏沁雪想到这里,脸色瞬间难看起来,犹如被霜打过的花朵,又忍不住反驳道:“那你昨日在绮梦居怎么不说?你当时不是也赞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