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韵借着傍晚的灯光,一页一页翻动笔记本,圈定进货的款式。
伴随着书页的翻动声,她却隐隐感觉到心里不安生,好像忘掉了什么事。
眼睛盯着本子上的内容,可是眼神涣散。
刚到地算一天,这也才第三天,她能忘掉什么事呢?
该看的该做的该计划的也没落下啊……
她愣了一会,噔地一下,宋明韵瞪大眼,不对,她的确是忘了件事。
宋明韵赶紧往外走,碰见还在院子里的俩人,问现在什么时候了?
“还有一刻钟到七点。”这话一出,宋明韵心里暗暗自责。
超时了啊,怎么就忘掉给老家报信了呢。
来不及反思,宋明韵问陈钧最近的能打电话的地离这多远?怎么走?
还好这边几百米处有一家杂货铺就能打,晚了也得打回去!
两个小孩跟赵舒很大可能都在那儿等着呢。
宋明韵跟陈钧说了一声,骑上院子那辆二八大杠就冲了出去。
这车名不虚传,又高又大还重,得靠惯性才动的起来。
宋明韵刚上去的时候车头晃了晃,但很快就稳住了。
她快把链条蹬出火星子来,到地来了个左刹,她习惯这样。把车扶到墙边靠着,进了铺子。
杂货铺里只有个小孩,十来岁,正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
她一瞧,好家伙,葫芦娃【1】。正放到橙色的娃娃被蛇妖的迷镜和宝剑射瞎了眼睛,左耳也被震坏了。
宋明韵说要打个电话,小孩给她指了个方向,头都没转一下,“一分钟以下是五角,多一分钟多三毛”。
应了声好,宋明韵来到电话旁边。老式的拨盘电话机,黑色的,她记得家那边的号码,把听筒夹在头和肩膀上,而后试探着拨动拨盘的圆孔,顺时针六下。
一阵忙音,宋明韵重复了一遍操作,这次听筒里传出来人声,“找谁?”
“朝安县东后街的赵舒。”
“等着。”
没过两秒,宋明韵就听到对面传来赵舒的声音,“喂哎”。
随之还伴有冰糖和荔枝含糊不清的妈妈,从声音完全能听得出来孩子的激动。
“是妈妈,妈妈在盒子里。”
宋明韵忍不住弯弯嘴角,听到声音就觉着高兴。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赵舒说了一句话就把听筒递给了两个孩子,退到旁边看着。
宋明韵还记着打电话一是报平安,二是要孩子说两句话,省得几天不见想得慌。
孩子们从未跟妈妈分开这么久……
她不禁把语气放缓,声音柔和地要滴出水来,“冰糖荔枝,想我了没有?再过四天妈妈就回去了,正常吃饭睡觉,尤其是荔枝,不要磨人,家里只有奶奶,不许闹着多吃糖知道没有?”
宋明韵起初声音还柔地不要命,等说到后头声音是越来越带有警告性。天知道,她本意不是这样的,也不知道到最后怎么就变了。
忍不住扶额,立马改口补救,“等我回去给你们带外面的玩具好不好?
对面又传来荔枝的声音,“一人一个,妈妈快回来”。
“好,一人一个,冰糖,给你带这边的文具盒和铅笔好不好,你最喜欢看的毛偶【2】样子的行不行?贴画也带点?”
“好,我跟妹妹都要贴画……妈妈快回来。”
“中,再等会妈妈就回来了,之后带你们动物园看老虎,到照相馆拍照。”
时间过去快一分钟,宋明韵跟孩子说把电话递给奶奶,而后再次听到了赵舒一句“喂哎”。
赵舒跟宋明韵说家里的情况,最后以一句“一切都好,你在外头放心”结束。
宋明韵说这几天自己这边的情况,最后以以后“放心,再过三四天我就回来了。我还真是挺想我们那儿的饭的,几天不喝糊涂都有点想了。”
互相交流了几句,又跟对面说了拜拜,卡着两分钟的时间宋明韵挂掉了电话。
通话结束,听筒里传来又是一阵忙音,站在杂货铺里,宋明韵不知为何竟有些恍若隔世。短短几分钟,像是过去两三天。
想不通,她也不再为难自己。回到陈钧家,宋明韵把二人从厂食堂带回来的午饭热了热。
吃完洗了饭盒,倒扣晾干。
宋明韵进屋看还没合上的本子,良久,整理出来订货清单。
明天上午跟着陈钧到服装厂挑样子下单,再到两个市场把饰品单子也下了,这趟算是心满意足。
明儿个还可以顺带看些电子产品,这个数量肯定带不了太多,但想到这其中的差价,宋明韵仍难免感到激动。
商场也是要去的,一句话,来都来了,不见识一下多可惜。
如此,也是不枉这次出行。所有的目的都达到了,回去就是在家乡那边开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