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笑了笑,晃晃手中的发带,“要试试吗?”
两个女孩互相对视一眼,又移开。
“算了吧。”
“我试试”,个子稍高的女生道。
两个人话说出口,相互对视一眼,而后视线转向宋明韵。
宋明韵站到摊子另一边,她注意到,经过的人视线多会瞥过小摊,在旁边观望的,凑近看一下就走的……
她收心,在女生原本的麻花辫上“穿”发带,发带的一种用法就是在编发上。随着编发三股中的两股,只是现如今在路上,她也不好给女孩子拆开头发,重新做。索性耐心点,慢慢绕出她想要的状态。最后系一个结,她收手。
现如今不比后世,凌乱美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就是乱七八糟,不好好收拾。宋明韵努力使头发不显杂乱。
她身子微微后倾,稍整理下发带,女孩扭头,“好了?”
“嗯,好了,可以让你同伴看一下。”旁边一直在旁观的女孩闻言,“真的还不错啊,看起来是挺好看的……”
宋明韵站在一旁,听不清两个人后来说了点什么。
她又回到另一旁,看到两位顾客转过来,“摊主姐姐,来两条。”
宋明韵笑的灿烂,还夹杂着一丝不易为外人觉察的得意。
又补充了发带的两种系法,这才送走两位顾客。
陆陆续续地,摊子边被人围起来。宋明韵一边跟人介绍杂志,一边介绍自己的货品。
售卖途中,还算顺利,只是她好像在人群中看到了……她嫂子,匆匆忙忙离开。
她没管,最多就是被宋爸骂上几句,她妈跟老头子不会打人的。更何况,她早就跟她妈妈说过了。
宋家父母不打小孩,这是小时候宋家兄妹被同龄人羡慕的原因之一。她好些叔伯打人真不是说着玩的,皮带,鸡毛掸子,瞧见啥拿啥……虽说手上还是有点分寸的,那也只是闹不出人命,疼也是真疼,她想想就揪心。
她嫂子也是小时候会被打的人。郭美霞的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她是家里最小的,顶上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可三个小孩小时候都没少得了一顿鸡毛掸子。
她收回发散的思绪,继续给人介绍发带用法。
虽说她今天主打的是卖发带,但是摊子上的发饰也没少卖,销量出乎意料地还不错。
当然,主打的产品销量更不错。
忙活到晚上7点,这条路上的人渐渐少起来。
忙活许久,宋明韵把架子、小马扎也收起来,收摊回家。
夏季的夜来得很晚,临近起点,夕阳的余晖还光顾着路边的房子,盖上一层橙红色的薄纱。凉风习习,泛起宋明韵心中阵阵涟漪。
她一回来,就在自家看到板着脸的宋爸,她特别惊讶地环顾屋内,宋母没来。她婆婆还在厨房忙碌着,怕是为了避开在堂屋的她爸。
秉持着伸手不打笑脸人的想法,她笑的谄媚,“我妈没来?那爸,我给你倒杯糖水”。
“不用了。”宋爸轻呵一声,语气淡淡,“姑娘大了,什么事也不直说了”。宋明韵听到这儿,竟然听出来点委屈。
她就知道这事轻轻放下了,不过这么轻易的嘛?宋明韵端来一碗糖水,“爸喝点?”
宋爸端起来碗,咕咚咕咚,一点气势都没有,说不喝还是气话。
她忍不住笑意,“爸,你干嘛来了?不是听我嫂子告状来说我来了?”后半句话又难免挂上了脸子。
“说什么呢,你嫂子不是这种人。”宋父对两个人的恩怨也有所耳闻,他原本还劝,在他看来,跟嫂子关系不好总归不好,时间久了难免他儿子心不会偏,他们老两口迟早有蹬腿的一天……
“嘿,爸,你什么意思,我就是这种人了?”
宋爸转移话题,语气还是很平淡,“你要是缺钱,就来跟我和你妈说,一天天地竟整花架子”。话到最后,带上了点埋怨还。
宋明韵低头,抬眼看着她爸,“嗐,不缺钱”。
“不缺钱啊,不缺钱好,那我就走了。”
宋明韵一惊,“这么快啊”,这话题转得也太快了。
“你都不缺钱,我还在这干嘛!”
宋明韵:……我送你吧。
“用不着,我身体好得很,当饭后散步了。”
宋明韵看着快步走出去的宋爸,心绪复杂。
*
宋明韵和宋明震约定好三天后早八点见面。
剩下的这两天,宋明韵开始为出行做准备。
拾掇行李、提前给女儿做铺垫、然后拜托钱婶多注意一下她家的情况。出门在外,她也担心家里会不会发生什么事。
旧衣服带上两件,提前做好的玉米碜饼子带上,甚至还带上了一个碗,装水装饭都能用,好使得很……还没有经历严打的时期,她信不过火车上的人员。火车上鱼龙混杂,什么都有。
饼子是纯玉米碜做的,就怕被人盯上。这饼子干巴,好在根据她打听到的信息,这时候火车上的热水也是免费的。
穿上旧的打了好多补丁的衣服,在这个时代才是不惹眼的。她看着自己压箱底的这件衣服,这是她补丁最多的一件上衣和裤子。布票难得,扯一尺布也不便宜。衣服嘛,能穿就行,补丁衣服遭人嫌弃,不存在的。谁家不是这样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