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霭渐消,三清铃音亦渐歇,那道素影终自夜色中显现。
那是一体态修长的年轻女子,白衣褴褛,发鬓散乱,赤足行于崎岖山路,步履似因疼痛而稍显蹒跚。
女子渐行渐近,那张楚楚可怜的面庞蓦然跃入钟离檀眼中。
眉如初月,黛色轻描,目若琉璃清透,又似翡翠温润。翠睫微敛,泪光点点,更显柔弱之态。
女子初时恍若未察觉到钟离檀的存在,直至瞥见地上人影,方愕然抬眼,继而面露讶色,似未料到竟会在此荒郊野径与活人逢面遇上。
她驻足望来,目光自钟离檀的十方履往上,先后掠过其腕间的乾坤阴阳镯,腰间悬挂的三清铃、五帝钱,乃至胸前流珠,最终凝睇于钟离檀的面上。
但见其肤白而眉眼墨黑深邃,鼻薄而直挺,唇线分明,一派孤高清傲之气。
女子料是从钟离檀的装束辨出她的身份,讶色顿转为惊喜,快步跑向钟离檀,然就在距其一丈远时,忽有气浪袭来,虽未将她震飞,却令她无法再进寸步。
女子泪眼盈盈,颤声道:“仙长在上,恳求您......救,救救小女子。”
钟离檀语气淡漠:“你是何人?缘何孤身置此?”
女子畏缩不敢近前,轻声答:“小女子乃酆城人氏,偕眷属赴辕城省亲,欲求捷径,故乃取道此山。不料半途遇妖异大风,家人尽为妖风卷去。小女子醒时,置身于一山洞内,见一凶残妖物,已害去家人性命,独留小女子待为夜点心……”
女子泪如雨下,咬唇哽咽道:“小女子趁妖物睡着侥幸逃脱,若被妖物觉察,必来追杀。”
“仙长,求您施以援手。”女子试探性地前进半步,见无气浪相阻,才颤巍巍伸出手来,哀声乞求。
钟离檀并未扶她,神态亦无丝毫怜悯,只是平静询问:“山洞何在?”
女子愕然,旋又小心翼翼问:“仙长欲降伏那妖物?可它修为深厚,小女子担心仙长……”
“引路。”钟离檀打断她。
女子略作迟疑,终还是转身向前,为钟离檀引路。
原野复归宁静。二人一前一后缓缓前行。未几,女子似因腿伤而步调渐缓,与钟离檀并肩而行。
钟离檀目视前方,未有言语。
女子垂眸细观钟离檀左腕所佩的乾坤阴阳镯,此镯寓意阴阳迭转、周而复始之理,其上精琢有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纹样。
“敢问仙长师承何门?”
钟离檀默然不应,女子便自顾自抬眼打量钟离檀胸前悬挂的流珠,细数,恰足一百零八颗,珠皆浑圆,光泽蕴藉而不外露。
“莫非仙长是登陵州云真宗门下高士?”
钟离檀止步,目光斜睨向她,“何以得知?”
女子似颇自得于自己的推测,眼眸弯弯,笑意潋滟,“小女子虽为凡人,深居闺中,但自幼便对妖魔鬼怪、玄门修行之事感兴趣。
道教流珠与佛教念珠有异,佛教多为光珠,主用于诵念,而道教流珠则多刻有花纹或咒语,是为法器。”
“世间道门弟子,多佩戴八十一颗流珠,寓意太上老君八十一化,亦含九九纯阳之气。唯云真宗内门徒好佩一百零八颗流珠,此数乃周天星斗运转数目,亦为三十六天罡与七十二地煞总和。”
女子娓娓谈罢,自谦道:“此皆小女子自书中所得,或闻于云游道人之口,若有谬误处,还请仙长海涵。”
钟离檀淡然瞥她一眼,未置一词,继续前行。女子亦步亦趋,紧随其后。然未走出几步,女子忽然痛呼一声,身形歪斜,险些摔倒。
钟离檀止步,侧身回望,见女子面上犹挂泪痕,而疼痛又使得眼中泪光闪烁,模样甚是可怜。
“仙长可否扶小女子一把。”女子轻声祈请。
钟离檀默然凝视她片刻,伸出手臂。女子跛足上前,轻轻依傍上钟离檀小臂,二人方才继续前行。
不久,二人抵达一座隐蔽于山林后的山洞前,洞内幽暗莫测,洞口怪石嶙峋,犹如巨蟒张口,獠牙森然。
女子瑟缩于钟离檀身后,“仙长,便是此处了。”
“前行引路。”钟离檀语带冷意。
女子微怔,“洞内仅此一条路直达妖物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