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上午,晋扶桑和晋若木在医院与叶何韩明亦分开之后,先回了趟位于蜀中市的家。
兄妹二人的父母住在家里,平时雇了保姆照料。两人将发生在天佑村的事情向父亲——同时也是师父——一一汇报。
父亲性格开明,虽然天佑村之事他们处理得并没有那么完美,但他仍笑着说你们两个做了那么多事肯定很累啦,晚上留在家里吃晚饭吧。
扶桑婉言谢绝,说道观里还有事情要处理。若木本来有点馋母亲做的麻婆豆腐,听到扶桑的话想起来确实如此,而且她是监院,事务性的工作一向她负责较多,只好遗憾地和麻……和妈妈爸爸道别。
青云观坐落于女几山之中,从走路下山到坐车入城再到乘公共交通回位于市区的家,单程需要两个多小时。时间并不算特别长,扶桑和若木每半个月会轮流下山回家一趟,看望父母。因此,他们二人和两位长辈之间没有隔阂,也没有过多的依依惜别。离开之前,母亲握着若木的手嘱咐她好好养伤,父亲把最近钓鱼成果的新照片晒给扶桑看。
下午,二人离开家,坐车回女几山。
走路上山的时候,晋扶桑又把晋若木的双肩包要过来背着。作为伤号的若木自然没有异议,笑着对哥哥说辛苦了。
行近山门,二人的步伐忽然停顿。
“咦?今天又不是假期,这个点了怎么还会有香客——”
晋若木看见远处揣着手站在道观大门前的身影,有些疑惑,正要上前,却被扶桑拉住了手臂。
“若木,你回去休息,我来招待他。”
晋扶桑说着,将若木的背包摘下,递给了她。
晋若木脸上的疑惑更深了。她接过背包背上,望了眼那个穿着棕色夹克的男性背影。直觉告诉她好像有些不对劲,但哥哥的语气却透露出不容拒绝的意味。
她“唔”了一声,点头道:“好,那你的包也给我吧。”
晋扶桑没有推辞,将自己的背包也递给了她,嘱咐她绕过道观直接回山顶。若木点头,扶桑的包中斜放着那副挂画,确实需要尽快去别院,将挂画放入她炼制的异物封印匣里。
目睹晋若木离开之后,晋扶桑才负手上前,走到那位穿着夹克、一头短发的男性香客面前。香客额头稍高,颧骨突出,看上去年纪和扶桑差不了多少。
晋扶桑面向他,双臂抬起,拱手行礼:“在下青云观晋扶桑。道友远道而来,有何指教?”
香客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别样的笑,“原来您就是扶桑真人啊,难怪一眼看出我也出身道门。”旋即他抬起手,回了个十分标准的拱手礼,语气听上去似乎和扶桑一样礼貌,“在下姜垚,平凡路过的一个小道。只有好奇,没有指教。”
晋扶桑恭谦有礼,右臂抬起,五指向观内,“姜师兄,请。”
姜垚将头一点,嘴角带笑,大摇大摆地走入了青云观。
晋扶桑落后半步跟在他身侧。观中扫地的道士看见二人想要行礼,被他用眼神拦下。道士心领神会,不仅没有靠近,反倒悄声离开,为二人腾出寂静。
姜垚像个真正的香客一样,左瞧瞧右看看,先是饶有兴趣地逛了一圈青云观侧殿的法器商店,然后伫立在满树金黄的银杏树下观赏许久,甚至很有闲情逸致地拿出手机拍照,最后才进入正对大门的三才殿。
晋扶桑全程陪同,但并未主动出声说话。
进入大殿之后,姜垚板板正正地向正殿的神像敬了三柱香,然后似乎是怀有好奇心一般,随口道:“扶桑真人,青云观所奉之道名曰太和,没错吧?”
晋扶桑微微颔首:“是。”
姜垚嘴角含笑,揣着手问:“敢问真人,何谓‘太和’?”
晋扶桑平静地看着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太和之道,四时迭起,万物循生,天地造化,阴阳调和。”
姜垚玩笑道:“道兄,何必拿这一套经纶敷衍我呢?你应该能猜到我真正想问的是什么吧。”
晋扶桑:“姜师兄何出此言?”
姜垚笑意未熄:“如果猜不到的话,你算一卦试试?”
晋扶桑未动,只是平静地与他对视,“以卦观人心,不妥。”
“哦——”姜垚拖长尾音,“原来你们还有这么个规矩。”他噙着笑容道,“那我就不跟你绕弯子了。扶桑兄,我有一拙见,想和你分享。”
晋扶桑:“在下洗耳恭听。”
“回到刚才的话题。其实,我对‘太和’二字也有一番理解。”
姜垚侧身走到三才殿的大门外,抬起头望向天际,伸展双臂,朗声道。
“所谓太和之道,和之至也。
“至和之世,淳朴为一,浑浑苍苍,无人领理。
“灵气浩荡于天地之间,万物徜徉于溷澖之域。
“万民披德,返性于初,游于心虚,自然自已。”
言至此,姜垚收敛笑意,看向已然立于他身侧的晋扶桑。
晋扶桑早在他言及“无人领理”时便微不可察地蹙眉,听见接下来一句“灵气浩荡于天地之间”,眸色便愈发深沉。
他道,“姜师兄,你可知你所愿之景为何世?”
姜垚:“至和之世。”
晋扶桑:“不,此乃愚昧无度、虚无霄雿的混沌之世。”
姜垚冷笑一声,摇头道,“此乃上古伏羲的大道太和之世!”
他甩手一挥,似要将虚空中的某些无形桎梏打碎,声音如钟,掷地有声——
“伏羲之后,大道昧昧芒芒,万民已离本初之心,德烦而不能一。
“上位者枝解万物百族,使之睢然竦身而载听视。治而不能和,不过足帝王之欲!
“百姓嗜欲连于物,聪明诱于外,性命失其得。
“及至当世,杂道以伪,险德以行,巧故丛生!
“聚众不足以极其变,积财不足以赡其费。
“万民慲觟离跂,凿枘于世,错择名利——
“已失我大道之本!”
姜垚话音骤停,嘴角的冷意还未消去。
晋扶桑双眸如井般幽深。他凝视着有些激动的姜垚,缓缓摇头,声音如往常一般的清润之中夹杂着几分坚定的不容置喙。
“姜师兄此言差矣。
“古者,至和之世,贾便其肆,农乐其业,大夫安其职,处士修其道。
“当此之时,万民安居,政通乐业,物阜民丰,河清海晏。
“世之主有欲天下之心,积惠重厚,累爱袭恩,以声华呕苻妪掩万民百姓。是以人得自乐其间。
“此为当世者也。
“当世,即为太和之世也。”
晋扶桑声音落毕,姜垚忽地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