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登山,为了减少负重,带的东西越精简越好。因此,叶何现在身上没有带着他习惯用来做笔记和整理思路的平板电脑。他翻遍登山包,只从底部翻出一支不知道放了多久的圆珠笔。勉强能用,但有笔没纸,叶何也不想在三折页和《熊山风景区地图》上打草稿。
看来只能用手机备忘录了。
叶何将手机调成超级省电模式,而后打开备忘录,将自己的思路梳理了一遍,记录下了《熊山风景区游客守则》的变化、自己对于磁场紊乱的猜测,以及自己来到里世界的时间。
——叶何在笔记里,暂且将自己现在身处的空间命名为“里世界”,将现实世界命名为“原世界”。
他在“原世界”和“里世界”之间画了个箭头,后面标注上“8: 52,草丛。发现‘惊雷岩’木牌”。
写着“惊雷岩”三个白色楷体大字的棕色木牌还躺在原地。叶何反复检查过那块牌子,除了发现其中一条长边十分粗粝,边缘非常不平整,像是被砍过一样之外,就没有发现别的线索了。叶何没有带上那块木牌,而是将其留在了草丛里。一来木牌太重,很难塞进包里;二来上面没有其他线索,带着很可能是白费力气。
叶何倒是想过,随便捡块什么石头,或者用自己包里的圆珠笔,在“惊雷岩”木牌上留下点文字,让(可能的)后来人发现后,能够知道自己也被困在了里世界。
但是,他在下笔的前一刻,猛然想起《熊山风景区游客守则》的其中一条:
“三、爱护景区公共设施,不随意涂抹刻画。”
这条规则,似乎是没有改变过的。无论是里世界还是原世界,《游客守则》都清楚地写明了“不随意涂抹刻画”这一点。
叶何不敢肯定这块有断裂痕迹的木牌是否算景区的“公共设施”,但他更难以猜测,假如破坏了《游客守则》上的规则,会有什么后果——被神秘力量惩罚?还是被里世界抹杀?
叶何看过一些影视作品和网络小说,对于“规则”,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解读。有的倡导打破规则、跳出框架,寻觅一线生机;有的则着重刻画出违背规则者血淋淋的下场。
无论哪种,试错的代价都是昂贵的。即便叶何有一道可以抵挡一次致命伤害的护身符,也不敢轻易尝试。
他决定,暂时按照《游客守则》行事。如果遇到必须要打破规则的情况,再另做打算。
至于自己一开始便身处东线,直接违背了守则中第一、六、八条规则的事实,叶何决定先暂时搁置。毕竟三折页上《游客守则》变化的时间点不明,而之前的规则没有提到不能进入东线。
叶何握住微微发烫的平安护身符,深呼吸。不得不承认,在现在这样的情境下,护身符给他的安全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还是得谢谢韩明亦。
他一边想着,一边背上整理好的登山包,站起身。
手机时间显示“9: 10”的时候,叶何开始行动了。
首先,他尝试着向西走,首先回到登山道上。
至于如何判断东南西北,既然指南针不能用,那就用最朴素的方法辨别方向:太阳。现在是早晨,太阳在东方,所以影子的方向就是西方。
虽然叶何猜测,在“异”里,“方向”本身,可能不具备任何意义,但实践出真知,他还是得求证一下。他要看看在这场异境里被扭曲的仅仅是磁场,还是连远在空中的恒星都不可相信。
叶何杵着登山杖,一步一个脚印,小心地在树林间穿梭。
树林寂静无声,没有鸟鸣也没有虫语,只有偶尔刮过的晨风,吹得树梢树叶簌簌作响。阳光莫名的清冷,落在身上也没有丝毫暖意。
走了几分钟后,叶何看到了熟悉的登山道。
熟悉的蹬道,以水泥塑成,每级台阶都很长,表面棱角分明、凹凸不平。
叶何弯腰,凝视蹬道,片刻后,他拿出手机,在备忘录上记下一条:
“9: 18,登山道。登山道的台阶好像有变化。”
接着,他踏上蹬道,没走两步,便看见了一块较为开阔的空地。空地旁立着一根一人高的棕色柱子,柱上延伸出几块路牌,分别以白色楷体字写着“←清水潭”、“←观月亭”、“→地庐”。
叶何又一次蹙眉。观月亭好说,清水潭和地庐是什么?
他从衣兜中掏出地图展开,仔细看了一遍东线:
南门 -> 金雷坪 -> 叠浪岩 -> 捞月潭 -> 观月亭 -> 猴子瀑布 -> 大圣庙 -> 北门
对啊,他没记错,东线既没有清水潭也没有地庐啊?
叶何又确认了一遍地图的西线和中线,也没有看到这两个地名。
看来,和惊雷岩一样,清水潭和地庐,也是不存在于熊山风景区的两个地点。
叶何深呼吸,稳下心神,又仔仔细细地查看了一番这根柱子和柱子上的路牌。他发现,这根柱子是实打实的木头制成的,路牌也是,而且无论是木头柱子还是木头路牌,似乎都饱经风霜,表面参差开裂,和之前草丛里那块“惊雷岩”木牌一样。
除此之外,叶何还在空地近山的这侧,发现山体边上,立着一根方形的、光秃秃的柱子,柱子顶的木头粗糙不平。
他又抬头看了眼山体,刀凿斧刻,崎岖不平,仿佛与之前一路上山时所见的山体没什么区别。但认真地看,又能感觉到这片山体好像格外的大,周围的草木像是被特意清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