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我在古代流放地开卤味店 > 第55章 天子震怒

第55章 天子震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自六国战乱以来,书生们救国无门,逐渐诞生了清淡的风气。

一群文人坐在一起高谈论阔,必然需要饮宴助兴。

喝酒多是江湖草莽所为,文人看不上,所以苦涩中回荡着甘甜的茶,便成了最佳选择。

以“茶”为主题,附庸风雅不是难事。

一幅画,一首诗,众举子信手拈来,其中不乏巧思。

让李觅驻足不前的却是一篇文章。

此文以南北茶树区别作为切入点,从土壤气候、品种特性、种植管理等方面,隐喻现实,针砭时弊。

摒弃高谈论阔的调子,着眼于小而微的民生实事。

令人耳目一新。

“论点一针见血,言辞倒不激烈。”文人雅士逐渐汇聚,“很是难得啊。”

策论文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度”。

写狠了,那是对圣上不满,对主政官员有意见。写轻了,又不痛不痒。

唯有程度恰当,选材新颖,方可不落窠臼。

文章旁渐渐堆积起春茶香包。

一片赞叹声中,小谢公子合拢了折扇,略带惋惜地叹了一口气。

文章是好文章,最要紧的是,王蒲写的不是假话。

可惜,当今圣上是一位独断专行、刻薄寡恩的人,他不爱听真话。

但杭京的坏风气,还没有完全腐蚀掉楚淮的文人风骨。

“算了算了,这帮人果然有眼不识金镶玉。”李觅撇了撇嘴,放下茶包,“就投给你吧。”

他小气得很,票不能白送。

转头,李觅就直奔北境学子的聚集地,去刷好感了。

日渐西沉,一道残阳铺水中。

楚淮河水缓慢流淌,离日落处近的地方,红光弥漫,远的地方,碧绿色依旧与小山融为一体。

一年一度的春日宴落下帷幕。

“文景兄,头名!你是头名!”北境学子欢呼雀跃,他们全然不顾平日里的端庄仪态,笑声爽朗。

“文景兄果然有大才。”李觅拱手贺道。

偏远地带的举子们,心思相对单纯些。

他们大多数只参加一两届会试,若上榜遥遥无期,便不再执着,回乡当个富家翁。

因成绩不显、名声不大,反而更加团结一致。

“谢过李学弟。”王蒲真心诚意地还礼,再问道,“大家可知先生去哪儿了?”

学有所成,理当先向先生禀告。

“先生在数钱呢。”泼辣圆润的女书生快言快语。

“啊?”众人瞪大了眼。

茶包火热拍卖中,凡是家中有学子的豪绅都在竞价购买。

一道头春菜恰巧碰到镇北大捷,寓意头彩,达官显贵们争相邀请大师傅上门。

居间费、食材费、调料费……

众人脑海里,幻想出先生躲在小黑屋中,手指捻动着崭新的银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