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是谢临渊发过来的。
女子亲密的揽着谢临渊,虽然灯光昏暗,但仍能看出姣好面目,长发如瀑,眉眼含情,正是顾惟君!
顾惟君却似是松了口气,她穿着职业装,头发利索的挽起,像是戴了层面具,笑的专业。
“您误会了,谢太太,那天我是不小心摔倒,谢总扶了我一把。”
陶酥不置可否,她收起手机,往后一靠,自小产后她就身体虚弱,说了几句话头上已经都是细汗,因此懒的回应。
谢临渊去会所从来都是不碰女人的,除非,除非真的喜欢吧。
顾惟君心里转了千百个念头,却见陶酥歪在沙发上,神情淡淡,并没有为难的意思。
“谢太太?”她试探着喊。
“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不想拐弯抹角,麻烦顾小姐转告吧。”
陶酥累了,不想再敷衍,顾惟君知道是逐客的意思,也就起身告辞。
“那您好好休息。”
陶酥非常客气的回应,“多谢。”
陈婉莹把人送出去,回来却见陶酥正对着门发呆。
“陈姐,你觉不觉得,我们长得有些像。”
隔日谢临渊就来了。
正是日落时分,陶酥坐在落地窗前闭目小憩,夕阳洒在她身上,就连她卷翘的睫毛都在发光。
“你来了。”
陶酥听见脚步声睁开了眼,她微微笑着,没有怨怼和愤怒,好像他只是出差两天归家的丈夫。
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没有分居,没有孩子。
她就像往常一样,坐在客厅等他回家,叽叽喳喳的告诉他白天都发生了什么。
谢临渊突然有点拿不准主意,不知该如何开口。
“公司不忙?”
谢临渊不答,几步上前,把掉在地上的薄毯捡起,重又替陶酥盖上,“别受凉。”
陶酥愣了愣,没有拒绝。
“陶酥。”谢临渊艰难的开口,“我有事和你说,妈妈,妈妈出了车祸,正在长山医院抢救。”
谢临渊的母亲常年住在纽约,他口中的妈妈只能是陶玉玲了!
恍惚了一瞬,陶酥猛然起身,穿着拖鞋就往外跑。
谢临渊忙拦住她,“酥酥,别着急。郑昕在,他给郑伯父打了电话,他老人家亲自主刀,你安心。”
陶酥浑身虚脱般无力,被谢临渊揽在怀中才未摔倒。
她脑中轰鸣,茫然又无措的流泪,根本听不见谢临渊在讲什么。
“陶酥!”谢临渊喊了她几声。
“啊?”陶酥终于回神,呆呆的问:“我妈妈会死吗?”
谢临渊亲眼见到陶玉玲进手术室前的样子,口鼻还在冒血,胳膊和腿不自然的弯着,白衣更被鲜血染透,看起来毫无活人的气息。
他虽不懂医学,也知凶多吉少,然而从不口出妄言的集团总裁,终究还是说了句不太有底气的话。
“绝对不会!我保证!”
陶酥真的松了口气,无论何时,只要谢临渊说,她就信。
陶酥自小和母亲相依为命,最近半年,陶玉玲开始明显健忘,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是阿尔茨海默病。
此后陶酥就一心想把母亲接来同住,但做妈妈的不愿打扰女儿,如今好容易松口,却又出了此等横祸。
郑昕是谢临渊好友,也是长山医院骨科医生,他的父亲郑松楠是国内神外泰斗,他来主刀,必然是伤到了颅脑。
手术持续到凌晨才结束,陶玉玲全身多处骨折,虽然手术成功,但脑损伤严重,仍没有清醒。
陶酥研究生读的是脑病方向,尽管对病情早有预估,看到CT上的大片血肿时还是哭了出来。
谢临渊一直在旁边冷眼瞧着,看陶酥痛哭,便询问郑昕病情到底如何。
郑昕在台上待了八个小时,累的只能靠着墙壁,“嫂子,你也看到了,命是保住了,最好的状态也就是现在了。”
谢临渊使个眼色,郑昕无奈摆手,他是严谨的工科男,向来实事求是,安慰病人的空话,他从来不讲。
陶玉玲做完手术就直接进了NS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每天只有半小时探视时间。
陶酥在短暂的崩溃后,立刻打起精神来,除了探视母亲,就是啃文献,联系国内康复专家,甚至给自己报了个护理学习班,仿佛一夜之间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到了十月底,陶酥的月子坐完了,陶玉玲也终于转到了普通病房。
正如郑昕所言,仍旧是植物状态,不过短短一月,她已经瘦了一大圈,插着胃管和尿管,胳膊腿上都是厚厚的石膏。
中午时分阳光最好,陶酥给母亲擦了擦身,又剪了纱布给她盖上眼睛,听见手机响,便对护工说道:“朱阿姨,我出门买点东西。”
“好的,这有我呢。”
护工朱帆是和医院合作单位派来的,干活麻利,人也仔细,陶酥很是放心,她看了手机一眼,果然是谢临渊发的信息。
“我到了。”
医院对面有间咖啡馆,味道一般,但价格公道,因此常年客源不断。
陶酥过了马路,隔着老远就看见谢临渊坐在窗边。
近日天气转冷,他却仍旧穿衬衣西装,难得手里竟没有电脑或文件。
陶酥提着帆布包入内,谢临渊也看见了她,冲她招招手。
“美式,大杯,加冰。”陶酥边落坐,边对经过的服务员说道。
她瞥了眼对面,果然谢临渊嫌弃这里的咖啡,喝的是白水。
谢临渊倒是觉得奇怪,陶酥怕苦,从不碰美式,她向来只喝焦糖玛奇朵或者卡布奇诺的。
陶酥无暇寒暄,当下直入主题,“明天有空吗?我们去办手续。”
“什么手续?”谢临渊一时没反应过来。
“当然是离婚手续。你发亲密照片给我,不就是想逼着我离婚吗?”
谢临渊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