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看大家有空,跑去问大鱼,有没有箩筐换,她想要一些箩筐。
于是冬至和大鱼两人去离居住区不远的地方砍了不少竹子,留给大鱼和他奶奶编竹筐。
大鱼不想奶奶那么辛苦,干脆把活外包出去了,于是不少叔叔阿姨都在山洞编箩筐,一下子大家的积极性就起来了,可以在家织草鞋、编席子等等,开展农舍手工业呀。
还有部分人家趁此机会准备收拾一下住的地方,虽然安全屋重新启动有点坑,还是有人家符合条件的,安全屋重新启动,需要价值安全屋20%的能量,如果愿意多加10%的费用,可以更换安全屋位置。对于一平的安全屋来讲,大约就是200-300的能量。
十五栋本来就是一个大山洞,旁边有小山洞,有户人家家里有化学老师,采集矿石,制作了材料,直接在山壁上融出了一个十几平的窄口山洞,把安全屋放在山洞里,然后在洞口装上门,一下子居住环境就好了。
大家一下子来了兴致了,就算不能搬动安全屋,弄一个仓库也好呀。
于是大家开始抢起了位置,周常不得不给大家做好规划,往里面规划东西两个长廊,现在山洞居住的家庭,加上周常、刘可为有六十五户。
刘可为和周常每人居住在长廊的出口,也是维护秩序。其他人家抓阄决定。
然后每家都可在长廊两边预定了小房间。
大家都想面积越大越好,但是安全是第一位的,在场的建筑工程师、物理老师、地理学者等专业人士提醒,大家不能私自扩建,否则要是这里出现违建,导致最终山洞出现问题,谁都逃不过。
最终大家商量后分成两档,1-3人户15平,4-6人户25平。大家一致投票同意了,人口多的人家不愿意,三口之间也觉得不满意,最终有人提议打不成一致意见,那就情愿不扩建,毕竟老老小小都栖身与此,大家最终还是达成一致了。
化学老师就此接了一波订单,出售化学材料,现在还不够材料,只能先等等了。
这场热闹很快就波及到了不住在十五栋山洞的人,他们也希望在山洞中有个落脚的地方,毕竟是大家待一起的地方,更有安全感。
但是大山洞的位置也有有限的,容不下这么多人居住,最终就是给住在其他地方的任一点材料,自己可以在家挖大一点洞,但是只能挖一点点,还是一样的问题,要注意山体安全。
大山洞吵吵闹闹的时候,冬至正在家里给土豆育种,给萝卜、白菜撒种子,先育种,等到地里的收获了,就可以换一批土,接着种第二波。反正天坑的火山还在喷火山灰呢。多挖一挖土没事。
等冬至忙完了一阵子,准备去休息做中饭,听到天空轰隆一声,大雨瓢泼而下。
“幸好没进山,要不然就危险了。”冬至嘀咕。
大雨持续了两个小时,雨停后,太阳又出来了,雨热交融,大家都不敢出门了,就怕被外面的湿热一激,导致生病。
原本以为这个雨是偶尔的,结果这是雨季来了。
雨季对大家的影响是剧烈而深远的。
七天中有六天是中午下暴雨的,河谷的水又涨了起来。山谷住的人本来就少,这么一来,十六栋的居民也咬咬牙准备搬家。
破家值万贯,现在是真的很值呀。离开意味着放弃安全屋,重启搬动至少需要300能量,人口多的家庭可能有2-3平的安全屋,那就是600-900点能量,这是个非常大的能量,1000点能量都够接入世界频道了。
贫富再进一步分化。
但是没办法,安全最重要。这一次十六栋谨慎选址,选择了十五栋西边800远的一个地方,那里有一个狭长的山洞,之前觉得住起来不方便,但是现在不是有了化学材料可以开凿山洞吗?于是这个狭长山洞就很适合了,大家可以当住在公寓楼里,大家围绕公区独门独门居住,开门就是公区,隐私性和安全性兼顾。
这大概就是后发优势了。
现在就只有一个问题,那个融化山体的材料不容易配置。
还好政府的研究院还是很有用的,大家之前只是没往这个方向想,等大家往这个方向想了,新的配方就出来了。
但是这个配方保密,这个材料只能申请后获取,也是怕大家乱搭乱建。真的敞开供应,作为基建狂魔,一座山很快就要被大家挖空了。
得益于政府管制,冬至才不用担心自己的山洞连上别人家的山洞,更幸运的是,二洞是往下延伸的,现在大家都往上搬,所以有人打通冬至山洞的可能性就更小了。至于真的而被联通上,那也没办法。人不需要为未曾发生的事情担忧,因为有可能根本不会发生,不必提前忧虑。
在十五栋、十六栋大山洞轰轰烈烈搞基建的时候,冬至他们该干的活要继续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