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师尊弃我,抄他老窝 > 第225章 万藏平叛

第225章 万藏平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实则那天下朝后,他连讨论此事都不曾参与,只有谢煜与昭明帝的人商谈。龙血营两个营离万藏中西区近,铁山营却靠近东区,按就近原则划定了各自的大概作战范围。

他至今没跟龙血一营负责此事的将领照过面,只知道对方的出发时间应该比他要晚一天。兼且大部|队行动终归要慢些,实际参战的时间还要往后压几天。

将手中代表铁山营的最后一支小旗插在万藏东、中两区交界处,谢重珩淡笑解释:“我们跟他们各打各的。如非必要,尽量不予接触。”

被人揭破心思,卫副将“嘿嘿”一笑,伸手想要挠头,却挠在了头盔上。

最初之时,听说昭明帝当朝点名,要掌执那个从没上过战场的侄子出任主将,且还是个痴傻了许多年、刚刚好转不久的,将领们心里其实十分之抵触,集体在背后大骂。

帝王的心思自不必说,一则敲打谢氏,二则让他们出错,才好顺理成章地拿捏他们的把柄。

掌执却大概是觉得,一帮乌合之众的流民而已,不可能打得过正规部|队。这是个轻松的差事,更不推辞,让他混军功来了。

但战场上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主将命令中的任何一个字,都关系到无数将士的生死。那不是拿大家的命去开玩笑么!

然而此人从入营到现在,从装束到气势,从言行举止到事务安排,大大出乎众人的意料。

包括卫副将在内的将领们也是实打实凭军功升上来的,自然感觉得到,这哪里是什么“不谙军事”、“常年痴傻”的公子,分明是在战场上磨砺了许多年的同类,悬着的心才放了一半。

很快,综合斥候传来的情报,敌我形势大致分明。

最近的那支叛军是两支合一,有两个首领。靠东,也就是离他们近的,姓韩,靠西的姓明,统称韩明部,号称十五万。

铁山营却不足三万,典型的敌众我寡。且对方也不傻,往南与顾氏旁系交战的同时,往北也在提防着朝堂的军|队突袭。

另一个问题还是军械物资。

灵尘旁系抗击尾鬼至今,钱物近于枯竭,兵疲民敝。谢重珩不可能再从那边抽调什么,更不可能寄希望于昭明帝和朝堂的支持,只能设法先打过去,打到跟万藏顾氏汇合,从他们那里获取补给。

无论换成谁来做主将,前期也只有硬攻这一个办法。这场战,注定了是个艰难的开端。

经由蛰伏在谢重珩心口的那缕神识,一应安排都传到凤曦那里。

即使明知那人在战事上几乎不需要他担心,自己的举动纯属多余,他仍是安静地对着舆图一点点看过去。就像是还在当年的往生域,他偶尔问起时,青年温和笑着将他拖到身边,沉稳地指给他看具体行军计划。

直到谢重珩分派完毕,忙碌起来,他又出了会神,方才摊开谢氏府的布局图纸,最后确定传送阵的位置和范围。

作为传承久远的武将世家,谢氏府正中有个演武场,占地宽广,平常作为子弟习练功法、升降飞船之用,是个不错的地方。考虑到将来要将嫡系尽可能接走,需要每个支脉的府第都能用最短的时间到达此处,要提前进行一些改造。

然而世家的府邸建造布局都极有讲究,从一开始就有堪舆术阵的高手参与,轻易不会进行变动。何况是如同谢氏府这种从大昭建立之初,就由开国帝王亲自下令督造的。

按现有的布局,中间有不少地方需要拆除、打通,难免破坏部分隐藏法阵。这却只有一族掌执才有决定的权力。

凤北宸对谢氏府的监察并未减少。府中仆婢侍者、府兵护卫拢共数千人,很难说内中究竟混了多少帝王暗探。凤曦虽一贯在半山院深居简出,却也能感知到,有人在试图接近武定君府并窥探动向,只是暂且无法确定是冲他还是冲谢煜夫妇去的。

如何在府中动工改造布局,又有个合理的说法,不令外人起疑,是门学问。但这种事情,他自然不会自己去操心。

他在图纸上将需要改动的地方标记好,尽可能地维持、修补好原有的法阵,准备晚一点去趟澜沧院,谢煜散值后却自己来了。

武定君原本是想来替侄子关照一下他师尊,略尽主家的本分,同时看看凤不归清不清楚谢重珩的情况。方将踏进半山院的书房,寒暄完毕,回头却见旁边挂了一幅大昭南部舆图,几乎占据了一整面墙。

此时两枚红色箭头代表的谢氏军,正从灵尘与万藏的交界处出发,缓慢地往代表叛军韩明部的蓝色圆圈边缘移动。

纵然第一次见,谢煜也知道,这是谢重珩此番作战的实时战况图示。

身处数千里之外而能全盘掌握当前战局,这根本不是龙渊时空的凡人能做到的事。饶是见多识广、不动声色如他,乍见这堪称诡异的一幕,也不免多看了凤不归两眼,似乎是终于多少理解,为什么侄子对他这位师尊如此信重。

图示上标注得很明白。谢煜早年也是军功满身的人物,自然一眼就能看出其打算。

谢重珩将铁山营一分为三。

其中一支人数最少,只有七千人,由卫副将统领,配了一艘飞船参战,自东而南,沿着韩明部与顾氏旁系混战的一线强行横插突破。另一支却足有一万三千人并三艘飞船,转到叛军北面猛攻,同样横向推进。

他自己则带着剩下的几千人停在万藏境边界、韩部侧边,伺机而动。

铁山营人数不多,但单论战力,三倍的流民也不是对手。何况谢重珩的第一目的不在于杀多少人,而在于冲散、驱赶,击溃敌人的斗志。

兵败如山倒。敌众我寡之时,溃兵对叛军的冲击可能比他们的攻伐更有效。

待两支队伍都推进到韩部和明部交界处,叛军基本上也心虚胆颤阵脚大乱了,尤其是将要被切割合围的韩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