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古代田园女户的破防日常 > 第19章 第十九章

第19章 第十九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瓦缸上的木盖不见了,里面的米浸在雨水中,些许谷壳漂浮在上面,这些米,不知泡了多久,苏罗用手舀起一捧,闻了闻,米没有异味,便提缸倾斜,将里面的水倒出来。她想将米洗净,晾干后,再看看。

出行前,她特地用油纸包好了携壶和瓦罐,携壶和瓦罐虽东倒西歪,蛇油和猪油保存完好,没有进水。

苏罗将壶啊罐啊搬到外面,摆在外面灶台上,她正将瓦缸搬到灶台边,抬头看到,两个农妇说着话,走过来。

走在前头的农妇,看到眼前的景象,“哎呀”一声快步过来,将苏罗扫视了一遍,道:“姑娘,没受伤吧”。

面对陌生人的善意,苏罗微笑地摇了摇头,“没事”。

后脚到的农妇,年纪小一些,惊呼道:“春婶,遭难了,这屋子住不得人了”。

“是啊,王贵媳妇,你看看这么好的米,都泡了水”。春婶看向瓦缸,一脸心疼,她是本分庄稼人,看不得粮食被糟践。

王贵媳妇走到瓦缸边,伸手捻起几粒了米瞧,道:“这米没坏”。

苏罗明白春婶的意思,她短时间内吃不了这么多米,而泡过水的米,不易长时间储存。

春婶打量着苏罗,越看越眼熟,想了一会儿,“哦”了一声,道:“你是刘先生的外甥女,苏罗”。昨天她经过刘宅,围观了那场闹剧。

王贵媳妇道:“苏罗?你就是前日,榜上写的女户吗?”

苏罗点了点头道:“是,我前些日刚立的女户”。她说完,准备继续回去收拾。

“可怜呐,刚过来,只见她一人,没想到啊”,春婶叹了一口气,将手腕上的竹篮放下,热情冲上去,搭把手。

王贵媳妇见状,也上前帮忙。

苏罗一个人收拾,可能需要花费大半天,来了两个手脚利落的人帮忙,一个时辰不到,就将这里整理收拾好。

不过修屋子,这活儿,他们干不了。三个人望着屋顶,想了想,摇了摇头。

春婶热心肠道:“苏姑娘不嫌弃,可以先去我家住?”春婶知道王贵媳妇新婚不久,何况她也做不了主。

王贵媳妇附和道:“是啊,这屋顶一时半会也修不好”。

苏罗点点头应下,她见王贵媳妇身上挂着个布袋,问:“姐,这个布袋可否借我一用?”。

“行,给你”,她利落取下布袋,递了过去。

苏罗用手将瓦缸里的米舀出来,装满布袋,给她递过去。

王贵媳妇忙摆了摆手,道:“不得,不得”。苏罗慢慢地收回手,佯作失落道:“姐姐,这米是泡了水。”

“我没有嫌弃”,王贵媳妇不知再说什么拒绝,忙伸过手抢过布袋,瞧到苏罗眼里的笑意,明白过来。

“那就好”,她走到灶台边,取了那装猪油的罐子,往春婶怀中塞去,道:“春婶,这个你收下,要不,我怎么好意思去”。

春婶爽朗地笑着,接了过来,掀开罐子口的油纸看了看,白花花的猪油,道:“好着嘞”。

一番清点下来,苏罗发现并没有遗失任何东西,她心中有些激动,重新感受到久违的淳朴民风。

因着,苏罗的户籍已迁入顾村,她成了村中唯一的女户,下山回村的路上,春婶帮着出主意,让苏罗去村长家,申请补助。

王贵媳妇出来一段时间,还有事情要忙,回村后,便告别她们回家了,而春婶是个寡妇,儿子刘兴在澧县当木匠,儿媳和孙子也都在澧县,家中就她一人,她愿意陪苏罗一起去找村长。

太阳高悬在人们头顶上,路面石板上仍有水渍,春婶走在前面,苏罗跟在后面,走了一会儿,春婶停下来,苏罗看到,砖雕门楼上石刻匾额:“步青”。房屋乃是青瓦白墙,是顾村统一的样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