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无逸又道:黎族灭族,你乃最后一脉,这样便无法佐证,是也不是?
李廷冷声道:不能佐证,你又如何否认?
李无逸道:你母妃也告诉你此事了?
李廷忽然愤怒道:你怎的有脸提我母妃,她已经殒命,皆是因你。
听到此处,李无逸已知道□□,却异常平静,他无力起身,只道:她已经殒命了,看来长安已生变故。
李廷见李无逸对母妃之死无动于衷,忽又大笑起来,道:你今日才知道长安生了变故?真不知你这千古第一明君是如何吹捧出来的。五日前,我母妃自缢身亡,长安乱。你这般薄情寡义,我未恨错人。
李无逸道:这般说来,长安变故,因你母妃而起了,不出我所料,她应是先将我罪行昭告天下,再当众自戕。
李廷眼角已有泪痕,恨恨喝道:
【麻郎儿】你自作聪明,这般言语也是叫人心寒。她殒命黄泉,你竟无半分眷恋。
【幺篇】记得长安送别她泪水连连。记得她嘱咐你南下,嘘寒问暖,记得她书信,愁眉难展。
【络丝娘】你怎生如此薄情,她因你命断。你毫无怜惜,她死亦难合眼。
李无逸道:你对我深疑不信,可曾想他人言语又有几分真假?我此生所愧之事,独隐瞒你身世,欲将你培育成栋梁之才,继我之位。灭族之说,实在荒唐。你身后印记,并非胎记,是我在火中救你时落下之印。追杀之事,更是莫须有。至于你母妃之死,乃是一场阴谋。你岂能因我隐瞒你身世,便与天下为敌?天下人何辜?
李廷恨道:
【东原乐】天下人何辜,我又何辜,你说这些竟无半分羞赧?母妃之死你无动于衷,这便是你嘴脸,我错认你为父:悔到今,十五年。
李无逸道:所以,你是不论有无灭族之事与否,无论追杀之事真假,无论长安之事如何,饶是隐瞒身世一件,你此生亦要与我为敌?
李廷尚未作答,那徐慧却冲进来。拉住李廷道:公子,你怎生如此对他,无论如何,他养你有恩?
徐慧不劝还好,一劝,太子廷更是火冒三丈。
李廷郁躁来回踱步道:
【绵搭絮】他自以为天下无双,何人能入其眼,他冷血薄情,辜负我母妃相思肠断。他!他薄情寡义,却教我心存善念!莫以为他心存天下义薄云天,他眼中天下人只是泥丸。
徐慧又劝道:
【拙鲁速】不论如何,他养育你十五年。这些年,他对你事事周全;他教你武功,教你识文断字,唯独隐瞒身世一件;何必将这情逼到绝路,何必闹到义绝恩断。他虽欺瞒你,倒也不必这般。
李廷指着地上李无逸向徐慧哭诉道:
【幺篇】你莫忘他当初不允我留你,你莫忘孝县酒肆血染遍,你莫忘杀手穷追生死攸关。若非你为我挡一剑,我岂能活到今天,若非你劝解,我此时岂留他性命苟全。你道是十五年父子情,我道是半生孽缘,从今把恩情弃了,我不受任何羁绊。
李无逸却道:
【尾】算尽天下未料此一变,早知如此何必当年;你若不信,我又何必多言。
李无逸说毕,已支撑不住,昏迷过去。
李廷十分气愤,对着昏迷之人疯也似地吼道:那金牌,除你之人,何人能有?何人能仿,你如何狡辩那铁证如山?
徐慧见李无逸昏迷,道:他垂垂死矣,你莫为尔尔羁绊。
李廷向徐慧道:他当时那般不待见你,你竟为他说话。我当初为太子时言若我为帝,你必为后。今时纵我非太子,放眼天下,我愿为你一战。
徐慧羞怯道:只与你为伴,不作皇后又如何。
李廷道:君子一言既出,何曾反悔。即便踏平天下,我亦践行当初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