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归隐路上的绊脚石 > 第1章 第 1 章

第1章 第 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校门仿佛一道结界,隔开了城市空气的浮躁与污浊。

虽然是冷门课,还没到上课时间,可是教室已经快坐满了。姜木樨只好在最后一排角落处找了个座位坐下来,看来这门课还挺受欢迎,姜木樨饶有兴致,在这里回顾一下学生时代的感觉也挺好,顺便了解一下这位“专家”。

铃声响起,景空青徐徐走进教室,走路带起的微风轻拂起几缕长发掠过耳边,来到讲桌后,站定,把书本、资料往讲桌一放,扫视整个教室。

这位景老师的眼神好像有魔力,喧闹的教室瞬间安静,学生们赶紧拿出教材,做好上课准备。

姜木樨有点诧异,徐校长是认真的吗?他推荐的这位专家也太年轻了吧?她真的可以吗?可转念一想,既来之则安之,还是听完课再做判断。

两年前,也就是在国外深造又工作几年后,她回到父亲的岐黄集团参与公司运营工作。岐黄集团最初的业务是中药制药,最初也不叫岐黄而是叫做灵兰药业,是外祖父靠自己多年行医经验结合古籍钻研出来的药方起家的,主攻丸药生产。后来外祖父年龄大了退休,母亲无意在商场打拼,父亲姜附接手了灵兰药业。姜附励精图治,使得灵兰药业迅猛发展。

一系列变故后,外祖父意外去世,而灵兰药业业务范围越来越广,从制药到医疗器械,公司体量越来越大,更名为岐黄集团,近几年甚至把业务扩张到互联网和房地产,甚至新能源产业。

最初的制药业务却被放弃了,一同放弃的还有他的妻子和女儿,他认识了更年轻的女人,很快和妻子离婚组建了新的家庭生了儿子,不过毕竟姜木樨是他头生的女儿,多年来,他在钱财上一直没有亏待女儿。

也许只有在钱财上没有亏待女儿。

姜木樨有着同父亲一样的意志品质,却和父亲的理念不同。从父母离婚时起,母亲就教育她要夺回外祖父的产业,所以她从小就立志要恢复灵兰药业,要让外祖父创立的方药重现于世,传承下去,造福世人。

她并不把公司体量和业务广度作为发展重点,而是要把单一的制药产业做精做大。但是以父亲为首的岐黄药业的股东们并不买账,他们更看重既得利益,对什么恢复古方并不感兴趣。

姜木樨废了很多心血和口舌和努力,好不容易他们终于同意姜木樨恢复灵兰药业。他们同意给她提供启动资金支持,盈利后分红,亏损的话姜木樨自己承担损失。

姜木樨在国外做企业高管多年,管理经验丰富,她已经做好周密的计划,现在她的团队唯一缺的是一个中医药方面的专家,给她的灵兰药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她找到了外祖父的朋友,G市中医药大学校长,也是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院长,徐长卿教授,希望他能推荐一名专业过硬的人才给自己。

“你这个要求的人才嘛,我这里确实有一个,她是我带的学生,也是我们学校多年一见的人才,科研和临床能力一流,不过……这个人个性有些内向,未必答应,我也不好强求她,所以呢,不如你自己先跟她谈一下,看看她的态度再定。” 徐校长一如既往地说话不慌不忙,给人安心的感觉。

“正好她下周一有课,你可以先听听她的课,毕竟这是双向选择,你也看看这个人适不适合你的团队。” 徐校长补充道。

这位景老师上课倒是很有特点。她坚持板书,黑板旁边的多媒体教学白板一直被冷落,她的字体隽秀飘逸又整齐清晰,自成一派,颇具古风。景老师讲课不看教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可见对知识的熟练程度。声音清冷从容,声调抑扬顿挫,节奏根据讲授内容而富于变化,语速不徐不疾,是令人舒适的声音。

在理论解读中加入有趣的医案举例说明,又能引经据典。让晦涩的理论知识一下子清晰起来并很容易记住,深入浅出,不时幽默。注意力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她吸引,这一点从学生们伸长脖子专注的神情中就能看出,个别学生更是一副双手托腮的花痴样,不知是来听课还是来看美女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