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之上,墨迹犹湿,笔画间流淌着铁血的豪情与智谋的熠熠光辉,详尽记录了公孙嘉树率军雷霆出击,连破哀牢两处咽喉要塞;两军对阵之时,李瑜命悬一线时,秦冠英一枪击毙哀劳大皇子的飒爽英姿;
李瑜以孤身之姿,运筹帷幄于敌营之中,成功策反哀牢大将,并引领群臣归心大晟的全过程;王若琴等人的暗处筹谋,悉心潜伏,给了哀劳皇帝的致命一击。
李泽凝视着那薄薄纸页,仿佛眼前铺展开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烽火连天的战场,战旗猎猎,刀光剑影交织;公孙嘉树英勇无畏,挥斥方遒;李瑜英气逼人,智计百出,王若琴等人的暗处筹谋,悉心潜伏,给了哀劳皇帝的致命一击。
诸人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默契携手,共同为大晟收复哀劳立下汗马功劳。
女帝心中暗自赞叹公孙嘉树的骁勇善战与决胜千里的将才,他以雷霆之势破敌,为大晟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与此同时,她更为李瑜这位乱世巾帼的卓识远见与深明大义所折服。作为被流放的藩王之女,身陷敌营沦为战前将要被祭旗的人质,李瑜却能凭借过人的胆识与智谋,逆转乾坤,不仅成功策反敌将,更带领哀牢群臣集体归降,以此避免了更多无辜生灵陷入战火的涂炭。这份兼具智勇、胸怀黎民的大局观,纵然在须眉男子之中亦属罕见,足显其胸襟之广、魄力之深。
晨曦微熹,一抹暖红自天际铺陈开来,将皇宫浸染得如诗如画。女帝李泽独坐于金碧辉煌的龙椅之上,身着华丽龙袍,周身被霞光映照得宛如天人。她凝眸远眺天际,霞光洒落,犹如万丈金丝编织成一幅盛世画卷。此刻的她,尽显一人凌风、天下皆在我手的霸气。
“传朕圣谕!”女帝李泽的声音如同冰泉冷月,清冷而威严,瞬间穿透静谧的宫殿,直抵巍峨宫墙之外。“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哀牢一役,诸将功勋卓著,皆为国之栋梁。特诏如下:
犒赏三军,所有参与哀牢战役的将士,论功行赏,各有晋升,并从优抚恤阵亡将士家属,以示朝廷褒奖忠勇之心。
哀牢之地,自此重新纳入大晟版图,百姓安土重迁,赋税减免三年,以安民心。
即刻遣使前往哀牢,命王竟将军率王师驻军哀牢,以待朝廷调度。同时,命公孙嘉树将军与文睿郡主李瑜、高伯雷将军等有功之臣即刻班师回朝,朕要亲自接见这几个在大晟统一伟业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肱股之臣,论功行赏,昭示朝廷对忠贞勇毅与智慧谋略的崇高敬意。”
随着女帝的声音落下,在宫殿内,群臣纷纷跪拜,齐声颂扬:“吾皇圣明!”
今日朝堂议政,诸多关乎国运的重大议题在她心头盘桓:如何妥善处置刚纳入版图的哀牢之地,使其成为大晟帝国稳固的基石;如何公正而巧妙地奖掖功臣,激发朝野士气;如何在权力博弈的棋局中巧妙斡旋,维系朝廷内外的微妙平衡;更重要的是,如何令新归附的哀牢民众快速融入大晟治理体系,实现地域、文化和人心的无缝对接,缔造一个和谐共荣的新局面。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泽心中已有定计。她深知,哀牢之地的治理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大晟帝国的边疆稳定,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她下旨保留哀劳宗室,以此来昭示宽仁之心,安抚哀牢贵族及民众。
对于哀牢军队,她下令给驻军哀劳的王竟,让他进行挑选整编,选拔其中的精锐之士可向京城输送,编入大晟禁军之中,而其余部分则被纳入地方守备部队。这样一来,可大大削弱了哀牢原有的军事力量,也增强了哀劳和大晟的人才输送,从而增强民族融合,可谓一举两得。
为了确保哀牢地区平稳过渡,并有效推动当地的发展,让身为岭南刺史公孙承兼领“哀牢巡抚”,以其对哀牢民情的深入了解与出色的执政能力,确保给予哀劳民众的德政能真正惠及百姓,落地生根。同时,启用哀牢原丞相柳元明作为公孙承的左膀右臂,二人共同掌管地方政务,从赋税征收、民生建设到文化融合,全方位推动哀牢与大晟的深度融合,确保哀牢百姓在新秩序下安稳度日,渐次融入大晟这个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