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泽被天下 > 第76章 第 76 章

第76章 第 7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举子面对女帝的询问,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答道:“回陛下,在下承桑常宇。”他的声音坚定而沉稳,如同山涧中流淌的溪水,清澈而有力。

李泽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你可是没有听清之前朕的出题要求?朕要求以各项论述,均需立足于儒家义理。”她的话语中带着试探,想要了解这位举子的真实想法。

承桑常宇毫不怯懦,目光坚定地迎向李泽。“陛下,以上六策,旨在构建一套完备的法治体系,使国家上下皆尊法、畏法、守法,如此,则社稷安定,百姓乐业矣。臣此次殿试非答题矣,乃是为了谏言。恳请皇上采纳施行,以法治国,永固江山。”

李泽闻言,面色微凝,目光如炬地审视着承桑常宇。这位年轻的举子,虽未遵循她所指定的儒家义理作答,却以法家之言直指时弊,其言辞犀利,条理清晰,显然并非一时冲动之举。李泽心中暗忖,或许这正是一个揭示朝堂内外法儒之辩的契机,亦或是考验群臣对治国理念兼容并蓄之胸襟的良机。

此时,殿内诸臣之中,朱紫官服、须发皆白的魏相,缓缓起身,拱手向皇帝施礼,而后转向承桑常宇,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位举子,汝之言确有其理,然治国之道,犹如烹小鲜,不可偏执一端。儒家主张仁义为本,以礼乐教化人心,而法家重在赏罚分明,以法制约束行为。二者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若无儒家之仁义以正人心,法家之法度恐沦为酷吏之工具;反之,若无法家之法度以立规矩,儒家之仁义亦难落实于世。故而,历代圣君皆能取法儒之长,融会贯通,以实现国泰民安。”

身着青色官服、已被李泽从代理兵部尚书转正的卢云霆,闻此言,却按捺不住,霍然起身反驳:“魏相之言诚然温润,然当今之世,法纪松弛,权贵横行。儒家仁义教化,若无严明法度以佐之,恐流于空谈。法家之术,正是矫正时弊、整饬朝纲之利器。常宇举子所献六策,实为当下所需,望皇上详察。”

殿内气氛陡然紧张起来,法儒两派观点针锋相对,如同两股汹涌的浪潮,猛烈地碰撞在一起,激起层层波澜。众臣们交头接耳,低语声此起彼伏,宛如夏日蝉鸣,嘈杂而密集,整个殿堂仿佛成了一个即将爆发的火山口,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张力。

李泽端坐于龙椅之上,她的目光如炬,穿透了眼前的纷扰,直达人心深处。见此情景,她轻轻抬起玉手,修长的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龙椅的扶手,发出清脆而有力的声音,如同战鼓,又似钟鸣,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她缓缓开口,声音不高,直击人心:“诸卿勿躁。”

她的语气沉稳,却蕴含着不可抗拒的力量,仿佛一道清泉,洗涤着众人内心的焦躁与不安。“治国之道,确需兼容并蓄,法儒互济。常宇举子之策,确有振聋发聩之处,朕当细加考量。然朕亦期诸卿勿拘泥于学术门户之见,共商国事,共谋社稷之福。”

李泽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承桑常宇身上,温言道:“常宇,汝既有法家之志,亦当深研儒家经典,体悟仁义之道。儒家之‘仁者爱人’与法家之‘法不阿贵’,实则殊途同归,皆为安邦定国、泽被苍生之宗旨。朕愿观汝日后如何将两者融会于一身,造化于社稷。”

承桑常宇闻此,心潮澎湃,深深一揖:“微臣谨遵陛下教诲,必将研习儒家义理,以求法儒交融,共辅圣明。然微臣今日之言,亦望陛下与诸公慎思明辨,法治之基,不容轻忽。”

言罢,殿内复归平静,但法儒之争的涟漪已悄然泛起。

“诸位举子,殿试继续。你们尽可畅所欲言,无论是坚守儒家义理,还是另辟蹊径,朕皆愿倾听,以求集思广益,共谋国家大计。”李泽扬袖一挥,那份气吞山河的豪情与包容万方的胸襟跃然而出。

此刻,以魏相为首的儒家阵营诸公虽依然端坐于席,但眉宇间难掩忧虑之色,他们深知,今日的辩论或将动摇儒家独尊的地位,重新开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法儒交融、百家争鸣的盛况。

女帝的雄心壮志,不仅在于巩固皇权,更在于开创一个思想自由、文化繁荣的新纪元,她以身作则,昭示天下,真正的伟大领袖,不仅需具备操控国政的铁腕手腕,更要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远见和胸怀。

在未来的悠悠岁月中,这场围绕法儒两派思想碰撞的风云往事,定将成为历史学界津津乐道的经典篇章,如同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李泽女帝传奇一生的华章之中,熠熠生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