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相闻言,心中微起波澜,面上却不动声色。
陆文修适时发言,声音里满是激情与憧憬:“臣附议,并建议增设武举,选拔勇猛善战之士,使我大晟文武并重,国力更盛。”
随着陆文修提议增设武举,李泽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神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
礼部尚书常兆兴紧随其后,沉稳陈述:“陛下,礼部已开始修订科举章程,计划将考试分为文、武两类,并为男女设置独立考场,以示公平。”
女帝李泽听后,目光变得更加柔和,她轻抬下巴,微微颔首,“很好,诸位所议皆切中要害。诸卿身为国之柱石,就该如此,为国家计深远,为黎民谋福祉。便按各位所议,细化方案。
在遴选首届科举主考官时,李泽环顾政事堂诸臣,审慎思量。
“首届科举,主考官一职,承载着选拔国家栋梁的重任,需得是德隆望尊、公正无偏之士,方能不负众望。”李泽的指尖轻轻敲击着雕龙玉案,这细小的动作在静谧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片刻的沉吟后,李泽慎重的对着魏相说道:“您德才兼备,朝野内外皆有目共睹,由您来担纲首届会试的主考官,最为适宜。文修为辅,殿试则由朕亲自主持。”
魏相听后,面色微显踟蹰,随后他缓缓起身一揖,以谦恭之态婉拒道:“陛下厚意,老臣心怀感激。但念及小孙女也将参与本次科举,若由臣主持,恐有失公允之嫌,还望陛下另觅高明。”
魏相的顾虑实乃情理之中,身为主考官,须公正无私评判诸生,孙女参考难免惹人非议。
工部尚书曾归帆随即出列,宽慰道:“举贤不避亲,魏相您公心昭昭,我辈皆深知。望大人勿需过分忧虑。”
魏相则立场坚定,再次躬身答道:“感激陛下的信任及诸君的好意,但为保科举之公正,为天下读书人计,臣斗胆请陛下另择贤明,以安人心。”其言辞恳切,态度坚决。
面对魏相的执意推托,李泽略一沉吟,继而转向礼部尚书常兆兴,道:“常卿,你作为礼部之首,不仅统管礼仪教化、宗庙祭祀等重责,更……”
未待李泽言毕,常兆兴亦连忙施礼推辞:“陛下,微臣亦面临与魏相同样的境遇,家中小女同样志在本次科举。”
面对两位重臣的相继退出,李泽不禁眉头紧锁,颇感为难。
这时,陆文修适时进言:“陛下,微臣斗胆建言,工部尚书曾大人实为担当此任之上佳人选。曾大人不仅在政务上运筹帷幄,更兼备朝野内外一致颂扬的廉洁之名。尤为重要的是,其膝下并无子嗣涉足本次科举,可保评判之公允。”李泽凝神倾听,沉吟片刻后,轻轻颔首,表示了认可。
随后李泽宣旨决定由曾归帆担任此次会试主考官,陆文修为辅及阅卷官数名。
如此,第一届科举就这样摸着石头过河,缓慢而有序地进行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