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庆典的钟声徐徐敲响,宴会即将拉开帷幕。空气中早已弥漫开令人陶醉的美食香气,那是御厨们精心炮制的佳肴在挑逗着每一位宾客的味蕾。金黄酥脆的烤鸭泛着诱人的油光,皮脆肉嫩,香气扑鼻;鲜美滑嫩的鱼片宛如白玉镶嵌于翠盘,搭配秘制酱汁,色香味俱全;再看那一坛坛封存已久的美酒,琥珀色的液体在金樽中荡漾,香醇浓郁,令人未饮已醉。一道道珍馐美馔在长桌上依次排开,形成一道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引得众人垂涎欲滴,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随着音乐的响起,舞姬们翩翩起舞,身姿曼妙。她们的舞姿优雅动人,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宾客们不禁为之惊叹,纷纷点头称赞。
宴会进行到高潮,帝王举杯向群臣致意。群臣们纷纷低头致谢恭贺公主芳辰,然后举杯共饮。此刻,宴会厅内充满了欢声笑语,气氛热烈而祥和。
皇帝李琼端坐于那象征无上权威的龙椅之上,面容威严而不失慈爱,眉宇间流露出王者的英气与深沉。他的左侧,端坐着雍容华贵,却又不失温婉的邓贵妃,而在他们二人之间,年仅七岁的小公主李泽身着粉色素锦裙,头戴珍珠镶嵌的小小凤冠,如同一朵初绽的芙蓉,娇艳可人。她乖巧地依偎在父母膝边,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纯真与好奇。
李琼轻轻地伸出宽厚的手掌,抚摸着小泽儿乌黑的秀发,那眼神中满溢的不仅是身为帝王的骄傲,更是父亲对女儿无尽的疼爱与呵护。他微微俯首,声音低沉却饱含深情:“愿天地神佛庇佑朕的泽儿,一生喜乐安康,远离忧患,长乐无忧。”
小泽儿感受到父皇的慈爱,她仰起稚嫩的小脸,明亮的眼睛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一脸郑重地回应道:“谢谢父皇。泽儿的生辰愿望很简单,只愿父皇母妃身体健康,我们大晟国国泰民安,国运昌隆。”她的言辞虽稚嫩,却透露出对父母及国家的深深关切,让人心生怜爱。
邓贵妃侧首凝视着女儿,见她满脸稚嫩却努力装出一副严肃模样,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意,嘴角勾勒出一抹忍俊不禁的笑容。那笑容中既有对女儿天真烂漫的怜爱,也有对这份小小责任感的欣慰,她知道,自己的小公主正在以她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宣告她的成长与担当。
然而,这和谐的画面却被突如其来的插曲打破。御史大夫公孙大人,那位以刚直不阿闻名朝野的老臣,突然离席,步伐稳健地走向殿中。他拱手施礼,语气虽恭敬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坚定:“公主,大晟之国运昌隆,实有赖陛下为国家早立储君。此事关乎社稷根本,不可稍有延误。”
李琼闻此言,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显然未曾料到公孙大人会在如此喜庆的场合,当着小公主的面提出如此敏感且严肃的话题。他目光如炬,语气严肃而不失克制:“公孙大人,立储之事非同儿戏,今日乃泽儿生辰之庆,朕不愿在此时谈及政事,以免扰了宫中的喜庆气氛。”
公孙大人面对皇帝的责备,面色如常,眉宇间无丝毫畏缩之色。他微微俯首,语调庄重而坚定:“陛下!臣并非儿戏,公主虽好,但终究是女流之辈。大晟需要一个精明强干的男性继承人,才能确保国运昌隆,请陛下择一嗣子,立为太子,以承大统,以安民心。”
公孙大人的话语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阵阵波澜。其他朝臣见状,或出于赞同,或迫于压力,纷纷起身附和:“陛下,储君之位空悬已久,关乎社稷安危与黎民期盼,此事宜速决断,以定国本,以安民心。”一时之间,殿内喧哗如市,各怀心事,众说纷纭。
诸藩之中,诸王之态各异,各有筹谋。
楚王李恺,勇武刚毅,目光炯炯。他听到公孙大人之言,先是微微一愣,显然对这一突发状况颇感意外。随后,他紧抿嘴唇,眼眸深处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既有对公孙大人胆识的钦佩,又有对当前局势的审慎考量。他的长子李康年,年少有为,深得楚地军民爱戴,若此时立储,无疑将为李康年登上储君之位增添筹码。李恺不动声色地环顾四周,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蓄势待发的坚决,仿佛在等待最佳时机表明立场。
燕王李衡沉稳内敛,眉宇间透着一股沉稳的气息。他听到公孙大人的话后,他不动声色地执起筷子,看似专注于面前佳肴,实则巧妙地遮掩了自己的表情变化。李衡膝下有一子一女,大儿子李檀才情出众,女儿李瑜年仅三岁,更是聪明伶俐。面对立储之事,李衡心中自有盘算,深知此举牵涉家族命运乃至朝局变迁。他微微低垂眼帘,表面波澜不惊,然其眼神深处却潜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与期待。李衡深知,此时表态须拿捏分寸,过于激进易引致朝廷对其心存戒备,过于保守则恐错失在储位争夺中的主动权。
齐王李谦,气度雍容,笑容可掬。他闻听公孙大人之言,视线在皇帝与公孙大人之间来回流转看似在倾听各方意见,实则用心揣摩帝意。李谦仅有一嫡子李煦,然此子才学平庸,性情急躁,实难匹配储君之尊。对于公孙大人的建议,李谦心中百感交集,五味杂陈。他表面与邻座谈笑风生,眼神却在不经意间飘向高坐龙椅的李琼,试图从皇帝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线索。李谦心中明了,无论储君最终花落谁家,他都必须未雨绸缪,以确保齐王府在朝堂之上的权柄稳固,不因储位更迭而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