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朋友们大家好,目前北京时间1月31号上午10点,在一号台进行的是国乒女队“直通莫斯科”22人循环赛中,薛晴对阵小将童桐的比赛。
站在球台左侧的是薛晴,她从2006年的“直通不莱梅”,经历2007年的“直通萨格勒布”和2009年的“直通横滨”,到如今的“直通莫斯科”,这已经是薛晴的第四场直通赛了。前三次,她均成功拿下参赛名额。让我们一起期待她本次的表现。”
观众对薛晴的了解已经足够,解说转而介绍童桐。
“站在球台右侧的是选手是国乒一队的童桐,身为以最小年纪升入一队的球员,童桐目前年仅14岁,与薛晴有13岁的年龄差距。”
解说念着资料,都不禁发出感叹:“童桐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国乒队,还能拿下22人中的一个名额,已经是超乎想象的表现。希望她能在本次比赛中发挥全力,力争上游。”
言下之意,是童桐能拿到名额已经不错,只要能抗住压力发挥正常,就是胜利了。
童桐拿着球拍,站在球台前,其他五个球台已经有开局的击打声。
赛场周围传来粉丝的欢呼,哪怕是直通赛,球票也卖了不少。
有些吵。
童桐转了转球拍,勾起微笑。她想让这些声音,都变成对她的欢呼。
薛晴站在对面,和以往不同,表情严肃。
两人在赛前没有任何交流,只是各自做着准备。
“比赛开始。”猜边结束,童桐发球。
下旋长球直奔薛晴正手位,薛晴反应迅速,直线回击将童桐压制在反手位置,两人瞬间形成高强度正反手对持。
童桐尝试侧身反手变正手,被薛晴察觉后,球路落点立刻刁钻起来,直奔小三角区。
“0:1”童桐走位不及,先丢一球。
“呵啊!!”薛晴握拳轻呼。
童桐静下心,再发同样战术。
却在薛晴继续想压制她的反手位时,爆拧!
“HAA!!”童桐半空挥拳!
“1:1.”薛晴愣在原地。
她没想到童桐的调整如此之快。
一个战术几乎无法赢下第二球?
换边发球,薛晴长球直逼童桐中心位。
童桐下蹲,反手上拉,球路拐着弯落在薛晴正手位。
机会!
薛晴正手暴扣,反向落点,童桐大跨步伸手,根本来不及。
“1:2.”薛晴再次领先。
同样发球,童桐站位调整,将球回击后连忙调整步伐,两人再次形成正反手对持。
童桐尝试侧身时,却被薛晴提前捕捉,正手质量瞬间加重,球速出乎意料的快!
“1:3.”薛晴再拿一分。
童桐呼气,擦了擦拍,俯身发球。
旋转发球直冲正手位,薛晴近台削球,球速变慢,却给了童桐机会。
球路斜着近身,童桐反手硬拧,落点刁钻!
“2:3。”
薛晴看着球飞去出去的方向,来不及伸手。
童桐再次发球,长球直奔薛晴反手位。
薛晴反手防御极佳,却挡不住童桐早有准备,三板球连连加重,高速压制后,直奔正手位落点。
再次看着高速球飞出,薛晴再丢一球。
“3:3.”童桐再次追平。
双方擦汗休息,粉丝高喊着薛晴的名字。
场上,似乎局面看起来似乎势均力敌。
但童桐后颈后的汗珠如雨,而薛晴的战术布置却还没用出一半。
薛晴目光沉静地撑着腰,思绪飞转。
童桐用毛巾捂住眼睛,深深呼吸后,数秒睁开。
真难啃啊。两人的心里同时响起这一句。
比赛继续。
薛晴的战术微变,针对童桐旋转下了狠功夫,球球落点精准,总是在把童桐压到远台后,猛地弧线球转向调动。
童桐精神时刻紧绷,见缝插针地爆发进攻,比分僵持到9:9,局面仍然难以预测。
有几个教练被这台球吸引过来,环胸站在场边,目光凌厉。
一个14岁的孩子,将薛晴逼到这个地步?
电视转播也长时间关注1号台。
童桐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只用毛巾擦了擦汗,满脑子都是怎么赢下这场赛。
可就在她无意识看向对面时,突然差距到薛晴的动作有微妙的停顿。
童桐眼神一滞,紧紧抿唇。
再次开局,童桐的攻势猛然加重,几乎不留余力,每板球都在暴冲。
薛晴顿时疲于应对,在救球和抵抗之间转换,连连失球。
“11:9.”童桐拿下一局。
将球拍留在台上,两人交换球台时,薛晴微妙地看了童桐一眼。
小孩却没回看她。
薛晴:孩子咋还打生气了呢?
第二局开始,薛晴战术变换,将球全都控制在近台,童桐几乎找不到发力机会,被压在节奏里对抗。
“9:11.”第二局结束,薛晴追平比分。
休息时,薛晴悄悄瞄了眼童桐。
看着孩子更气鼓鼓了,心道奇怪。
赢了也气,输了也气。
搞不懂。
第三局,童桐发球。
充分意识到不能落入对方节奏,童桐再次加重质量。
偶尔一个高空球,在薛晴想要发力时,童桐的对抗力量都出乎意料地强。
薛晴却没有因此陷入被动,防守能力极强的她,直接和童桐打起来了攻防战。
童桐久攻不下,几个急躁导致失球,局面甚至僵持到了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