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揽群芳 > 第4章 背水一战

第4章 背水一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吾乃赵氏子孙,拱卫天子守护百姓是吾之责,诸位大人,陛下与江山吾一应托付诸公了。”

赵青晖拱拱手,声音不卑不亢,气如洪钟,围观的民众听得清楚,当即哗然。

“那便是长公主殿下?文弱女子……”

“长公主殿下胆识过人,有魄力。”

“有没有魄力也要看胡人真来了才知道。”

“说得容易,她怎么不去霁州?”

“……”

众说纷纭,但听得出民众对赵姓子弟没什么好感,“还不如姓赵的都死绝了,好过一次次拿人命去填”,他们如是说。

送行的人里并没有金州刺史王思,代他出面的依旧是他的长子王琅,少年郎还未弱冠,身着青衫白袍,眉目精致却不轻佻,头发半绾在身后,安静地站在赵青晖身侧,冷眼看一群人逢场作戏。

好在戏也没作太久,赵青晖三言两语截断了众人的废话。

大船扬帆,很快便离开码头,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天际线。

细雨飘飘,少女望着船队离开的方向,身后只有金州府衙的人,越发显得苍白。

王琅见赵青晖神情晦涩,不由想起母亲去世时,他也曾数次这样驻足远眺来平复自己的心情,把无能的愤怒统统藏进心底。

亲人分离总是难过的,何况是相依为命的亲人呢。

他一向清冷的脸上难得地露出几分柔情,从马车里取出一把油纸伞遮过少女的头顶,故作轻松道:“夏日风大雨急,殿下且避一避,总会雨过天晴的。”

一语双关,赵青晖微笑着与他道谢。

只不过她时年虚岁十三,还没学会如何掩藏情绪,尽管已经十分克制,但眼睛里的失落还是让聪明人一看便知。王琅便又不自觉地贴近一步,将油纸伞不动声色地倾向赵青晖,将她半遮半掩在伞下。

雨珠溅落,先是滴滴答答,而后噼里啪啦。

远处有民众呼喊:“落雨了,快收衣裳!”

有犬吠。

有女人骂街:“死娃子,还不回家,雨浇头惹了晦气,老娘可没钱给你抓药。”

金州还是生机勃勃的金州。

赵青晖掐破了掌心逼着自己收敛情绪,强打起精神道:“多谢大公子,我们回府衙吧。”

这边王琅见她几乎是费尽全力才压抑住哭腔,保持不失仪,实际眼下早已一片乌青,鬼使神差从犊车的暗格里抽出一卷邸报递过去:“你看看吧,这是三日青州传过来的求援信,应该是你舅舅的亲笔手书。”

他十指修长,筋骨分明,袖口拿金银丝线绣着一圈浅浅的宝相花纹,不仔细瞧根本瞧不出。

赵青晖从他手中接过书信,熟悉的行草便一一铺开在眼前,她仿佛看见舅舅伏在案几前是如何悲痛地写下这封信。

也许当时情况实在危急,他只写了寥寥数笔就匆匆停手,临到末了,还是不放心地添了一句“问陛下与永宁安”。

赵青晖看着这份手书,终于再也绷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王琅听着犊车里的动静,叹了一口气,无比庆幸自己很知情识趣地将犊车让给赵青晖一人,并提前让车队改道僻静小巷,起码不会让太多人听到。

哭吧哭吧,哭过了就能静下心来做事了。

这该死的世道,非逼着人不像个人。

他摇着头,御马随着犊车一道,缓缓驶入刺史府。

此时王思早已经从邕山别院回来,见长子归家,立时松了口气。

他没注意到跟着一起进来的赵青晖,而是跳上来抓住王琅的胳膊就往将沙盘跟前搡。

一边搡,一边讲中间的布兵点指给王琅看,并问道:“琳琅,你瞧瞧这该如何是好。”

好像王琅是爹他是儿子。

可能是因为有赵青晖在场,王琅尴尬地咳咳两声,无奈地喊了声“父亲”。

王思这才注意到长子身旁站着的小尾巴。

他先是皱了皱眉,然后看向长子,无声地询问:怎么把这祖宗请来了?要是她掺合军政岂不是平添麻烦。

王琅自然看懂了王思的意思,他侧目看了一眼赵青晖,也无声示意父亲:给小姑娘找点事情做,免得胡思乱想,到时候更麻烦。

赵青晖察觉到父子二人之间微妙的气氛,呵呵干笑,没话找话说:“大公子的字原来是琳琅,的确是好名字,呵呵呵。”

然后她不请自来,也凑上去看沙盘。

其实这一次赵青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吉祥物,振奋军心的象征。行军打仗?她又不懂,别添乱了。可现在不懂不代表以后不懂,不懂可以学啊。

但王思不错眼地一直盯着她,她难免有些紧张:“可是吾在这里打扰了刺史大人公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