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仆人一多,住宿自然就成了个大问题。别人家哪里管这些事情,那柴房里、马厩里、草料堆里哪里不能睡人?只有有司职、有体面的仆人才有一席之地,极个别在主人面前比较得宠的仆人才有资格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小的独立空间。可是唐风不一样,毕竟是被现代社会教育了四十多年的草根儿,虽然不可能一视同仁的让所有仆人都住上青砖大瓦房,但是也应该有个安身之所。于是她命人将宅子四周规划出来,修建了若干小房间,不用太好,青石地基一坐,柱子一立,几块木板一隔便成了,只是冬天的时候可能会有些冷。唐风动员大家,自己空闲的时候慢慢和泥,把稻草石灰这些加进去一起和匀,然后均匀的抹在墙板上,房间里就暖和了。众人照做,可那和好的泥在木板上怎么也沾不牢,后来还是泥瓦匠想了办法,去找了树枝在墙壁处编成篱笆,把泥呼上去,再把表面抹平,干了以后就是隔音又暖和的墙壁了。据说夫人听说后给了自己脑门一下,都拍红了,然后第二天家里就运进来好多大竹子。
果然是人心齐、泰山移,在大家的努力下,木板墙很快都换成了这种以竹子为骨的土墙壁。天慢慢热起来,墙也不厚,没过多久就干透可以住人了。墙上还奢侈的刷上了白白的石灰水,这样整个房间看起来明亮了许多,还可以防虫。拆下来的木板也不会浪费,可以做成了窗子、箱子、柜子和其他家具,虽然木匠们从早忙到晚,但短时间内还是没赶出来多少,不过也不急,慢慢来,人人都会有,如果有人着急用可以自己跟木匠学着做。
除了做墙骨,大竹子还被破成两半,打掉中间的竹节,就是现成的竹瓦,虽然比不得陶瓦,但比茅草好了很多,至少不会担心漏雨。
难得遇到这么好的主家,为大家想得如此周全,又是给自己建房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家仆们一个个铆足了劲的干活,把自己手里的差事认真负责地做完就赶着来和泥、搭架子、刷灰浆、扎竹瓦,没一个偷懒的,半月后,一排排的“宿舍”便立地而起,不但现在家里的仆人都有了住的房间,而且将来再多一倍的仆人也完全够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