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摄影师古代再就业计划 > 第52章 第 52 章

第52章 第 5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夜色渐深,紫藤院中东厢房依旧点着灯火,窗上映着几道人影。

屋里腾空了的角落,原先置办的几个瓦炉并排放着,炉上放着熬煮的汤罐,此时正在沸腾。

黑色的黑豆豆衣在瓦罐中上下翻滚,煮成一锅软糯,透过素色细麻布,将罐中熬煮出色素的汤汁过滤出来静置。

明矾捣碎,研磨成粉,加以温水溶开,并着蛤粉调配水解出的溶液先后加入色素水中,原本颜色和黑米头汤相似的颜色便在奶白色的冲兑之下,透出偏灰的紫。

随着搅拌均匀,颜色的明度逐渐下降,转而过渡成了紫苑色。

司微把这一罐色素水放置一旁静置,转而看向屋子中间,守着一个陶瓷罐子,把罐中鹅黄色粉拿小勺挖出放置于巴掌大小的小木匣里,而后细细平整着的岫玉碧玉。

先前于木匠处定好的匣子已经送来,呈长方状,巴掌大小,内嵌以推拉小板,可将上层封口处的活动推板抽出,进而取用内里的色粉。

这活计不累人,偏就是得心细手稳,不能教那些个色粉落在匣子外头,又或是雕了花纹的匣子上……蹭上想再清理干净,就又是一桩麻烦事。

明月碧月则又在忙着另一桩麻烦事,拿了小称,给色粉、蜂蜡还有熬煮得格外粘稠的糯米黏胶称重。

只有色粉、蜂蜡、糯米黏胶的分量比例定下来了,才能保证制作出来的每一根色棒的颜色一致,成品的质量统一。

称重过后,还得趁着蜂蜡尚未凝固、糯米糊尚未冷却的时候,赶紧把色粉混进去调配均匀了,方才能倒入制好的模具里。

待其自然冷却,拿竹刀撬出,一道塞进碧玉岫玉她们已经装好色粉的匣子里,便算是完事。

至于雪酥……此时正在跟假发较劲。

假发这个东西,其实不算是什么稀罕物,司微这辈子因生长环境原因虽不多见,但从他上辈子的历史上便可窥得些许痕迹——

据说最早的假发始于西周,盛于唐宋,唐诗《宫词》有云:玉婵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

在古时候,人们带假发不仅是为了好看,更多的,是为了能让头上插更多的首饰来炫富,于是有这么一个宫女,顶着假发和满头的首饰跳舞的时候,在舞蹈动作和风的作用力之下,假发从头上滚掉了,后来皇帝便赏了她一头的梳子用来固定……

至于宫斗剧里的那些个什么压胜之术,且不说有没有用,便是有用,却也得拿到本人的头发才行,什么样的人才能教人从自己头上剪去一缕头发而毫无知觉?

而也正是因为假发被无形中施加了“炫富”、“富贵”的buff,再加上这个时代的人们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于是假发这种东西,本就只流行于上流社会之中,而少量的那些个假发的来源,则也是僧人落发、受刑髡发之徒,数量相比之下,还算稀少,这也就使得假发在古代的价格水涨船高。

——因假发在不戴的时候,多需要以木头或是竹笼支撑,避免走形,远远看去就像是个人头,是以又被称为“假头”,民间女子因置办不起这种假头,于是便自称“无头”,更有为了撑面子,参加宴会向旁人“借头”的。

就雪酥这会儿捣鼓的这么个假发,都还是三十两银子,教徐姑姑托了人从外头收来的,司微从郡王府后院的美人们处赚来的那些个银两,其中一小半都砸进了这顶假发里。

借着榆树皮在水里浸泡出的生物胶做定型水,雪酥把这一顶假发按着灵蛇髻的模样进行分梳,每每拿钗子挑了一缕头发,便要蘸了刨花水去细细捻上一遍,使其浸润而后按着不同方向进行翻转,定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