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摄影师古代再就业计划 > 第31章 第 31 章

第31章 第 3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从正月初五,再到正月十五,统共不过一旬的时间。

这一旬的时间里,雪酥和初秧还好,最为忙碌的,要数明葭和司微。

不是所有的特长,展现在人前时,都能有一个亮眼夺目的过程。

舞蹈和歌喉,这是最轻易能够展现出来的,对外物的需求也不多,哪怕没有合适的演出服,只要表演者在,当场便能来上一段。

其次是乐器,无论是琴筝琵琶又或是箜篌,只要乐器在手,那么面对突如其来的舞台时也绝不会慌乱。

但总有些技艺,哪怕依旧能够以艺术形式的存在表现出来,却不似是舞乐那般纯粹的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不适合在大会场上进行展出,甚至对于观赏者某些方面的鉴赏水平要求也要更高。

甚至限定了鉴赏者的出身与后天所经受的教育水平——特指明葭的那手书法。

舞乐这种东西,哪怕外行人看不出门道,却也至少能有一个好看好听的结论,是一种对于美感本能的感知。

可在这个文盲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五的古代,那些个挽着裤腿终年在田里讨饭,在织机前操劳的普罗大众而言,书法这种东西,本就离他们很远很远。

在他们眼里,能识得几个字,在村里——甚至是方圆几里内,都算得上是个能说得上话的“人物”了。

但凡是与县城里传达下来的文书、又或是与那些个粮商、丝商签订的契,都得由这些个能识得几个字的人来帮衬着告知、审视。

那么又是什么人,能使得起笔墨,写得好字,更甚者,拿书法当做爱好,养出了顶好的鉴赏水平呢?

司微早在拿到明葭的那手字的时候,便已经确定了一个事实:

明葭的这手字哪怕写得再好,游船会上,也注定了这只能是给明葭冠上一个“才女”的噱头。

文学这种东西或许可以阳春白雪,艺术这种东西或许可以曲高和寡,但舞台这种非小众性质的展出,面对着无法确定观赏者受教育水平的存在,书法注定了其在舞台上的性质,不可能成为支撑整个舞台的主体。

那么如何把明葭的这手书法极具观赏性的展现在游船会上,就成为了司微对于这场舞台最为关键的存在。

司微小小的身影立在楼船之上,看着清平湖畔一片灯火辉煌,而后深吸了口气,把缓和了些许的冷空气徐徐自肺腑之中吐出,在这透着寒风的夜色里,幽幽蜷起一股白雾。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也昭示着整个年节的结束。

正儿八经过节的乡邻百姓,大多都已拖家带口,进了县城参加庙会,这一日的鸠县——或者说,这一日的大历,无论是京畿亦或是边关,都将是一座不夜城。

唯一的区别,只是京畿重地与边关要塞,不会在夜里大开城门。

只是所有的欢庆都还是一样的。

司微看着清平湖畔聚集而来的摊贩,有推着板车的,有挑着箩筐的,有卖灯的,有卖绢花的,更多的,是卖各种吃食的——县城周边的百姓,于上元节这一日进城过节,于是城中的大族又或是富户,便大多出城相避,聚于清平湖上,共度每一年的游船会。

是以这清平湖畔聚来的摊贩们,面对的客人要么是参加游船会的姑娘、大茶壶们,要么是出身不凡的富贵公子哥儿,再要么,便是那些个跟着自家主家出来的奴仆。

这些个人,手里的花销总是不吝啬的,那么个烤红薯,比城里贵上一两文钱,也绝不会有人跟他们去计较。

更多的,还有城中酒楼分了厨子过来在这清平湖畔搭了临时档口的,这些人一早便是跟各家打过了招呼,棚子外头立了招牌,谁家船上有客人,想吃什么用什么,便打发了大茶壶拎着食盒跟银子过来取用便是。

于是这摊子上点起一盏灯,那棚子外头又挂了两盏灯笼,有些个档口灶棚热闹的,难免便要再多点上几盏方便做事。

一时间,岸边的热闹喧嚣,竟是比清平湖上还要更加热闹、就连湖畔的灯火都比清平湖上分散着游船还要明亮。

正出神间,司微身后教人拍了一记,冷不丁便打了个激灵,有些被吓着。

于是雪酥那格外有辨识度的声音便轻笑一声响起:“你怎的自个儿一个,在这角落里吹冷风?”

司微回头,便见着雪酥、初秧还有明葭,三人各自裹了氅衣皮裘,一个个怀里揣了汤婆子,跟他一道站在这船尾的寒风口上。

司微叹了口气,手指捻了捻,有些怀念上辈子的烟。

他其实不怎么喜欢抽烟,但人总有压力大的时候,压力大的时候,来上一支尼古丁,多少能给自己一点慰藉。

司微只得摸了根小指肚粗细沾着芝麻的灶糖往嘴里一塞,叼着咬着缓解些焦虑:“我害怕啊,怎么,你们不怕?”

他指着一早便停靠在附近被卸了船帆的桅船:“一会儿真要上去了,我可不敢保证这上头装着的滑轮组能有多少安全保障,这要有个万一……”

兴许是见司微叼着根麻糖杆一晃一晃的模样有趣,雪酥也不跟他客气,从司微随身带着的、装了灶塘的荷包里也跟着抽了几根出来,又分给身边儿的明葭和初秧,闻言一口白牙把灶塘嚼的嘎吱嘎吱响:

“我又不用上去,我怕个什么?倒是初秧,自个儿没事儿找事儿,跟着凑这个热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