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康熙侧臣·纳兰容若传 > 第107章 第107章

第107章 第107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管家问:“老爷,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您先听哪个?”

索额图逻辑如旧:“先说好再说坏。”

“好消息是长公子阿尔吉善还活着,他在流放地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做事,打算卷土再寻找契机回京师。坏消息是二公子格尔芬跟明珠家的贵公子纳兰性德一起,说是要……要一同到城门下去迎接曹寅、图海将军、周培公等人。”

“混账!”索额图瞬间上火,“阿尔吉善是想逃窜回京扫本官的颜面吗?明珠家事格尔芬参合什么?”

夫人佟佳氏提醒:“老爷,是国事。”

索额图这般骂纳兰父子:“老狐狸和小狐狸一起筹谋之事,都是见不得光之事!”

“是。”佟佳氏无奈,“好在格尔芬只是想去迎接从蒙古而归的那些人,而不是嚷着要去给——裕亲王福全和安亲王岳乐的平藩战役壮行。”

“夫人以为格尔芬不敢吗?”索额图抽了一下鼻子,“他还以为自己这么做,是出息了、给赫舍里一族增光了呢!”

“老爷消消气,将来您不在家,妾身替您多管教儿子就是。”

“前有我想杀纳兰叫长子阿尔吉善顶了罪,后有我的次子格尔芬不认我这个阿玛处处向着纳兰,现在明珠八成是在想:索额图想让次子给纳兰这块珠玉染尘吧?”

“老爷,你管明珠怎么想?”佟佳氏客观道,“儿子可是咱们自己的,格尔芬想跟纳兰性德一起见识‘归旋’和‘出阵’的场面,也没错。”

“也是。”索额图觉得夫人言之有理,“即便是我不在朝中,我的心腹和党羽都还在,不会叫格尔芬闯出什么祸来。”

*

康熙皇帝和纳兰性德一起,先后登临裕亲王府和安亲王府之日,是个雪停的晴好天气。

康熙皇帝亲自将帅印、军令牌、战甲、皇室宝刀、皇室弓箭、腰间佩刀这六样东西授予安亲王岳乐。

后,康熙皇帝亲口道:“安亲王,朕任命你为:定远平寇大将军,与裕亲王福全一同征战三藩!”

岳乐领旨,跪谢皇恩。

“臣一定不负皇上期望,早日去除大清江山的心腹大患!”

康熙皇帝将岳乐扶起,“安亲王你战功赫赫,深谋远虑,想必这次上战场一定会得上天庇佑、万民拥护,取胜而归。”

岳乐听出了康熙皇帝的话中端倪,“深谋远虑”与“万民拥护”这两个词,分明是怕自己有“立功之后,称帝称霸天下”之嫌啊!

岳乐正色道:“臣效忠大清效忠皇上,这次制敌,不敢居功,自当粉身碎骨、死而后已。”

康熙皇帝神色笃定,态度平和道:“安亲王你是大清的顶梁柱,朕尊敬你、信任你、委托重任于你,皆因你文治武功和人望品行兼备、是我大清的英雄豪杰!”

岳乐应道:“大清皇帝玄烨才是英雄出少年,臣等必将忠心为主。”

康熙皇帝一笑、一点头,逐渐放下心中戒备。

岳乐设宴王府,款待康熙皇帝和他的陪臣纳兰性德。

桌上,有几道菜很是符合天子的胃口:卤鹿肉卤牛肉拼盘、秘制芝麻烙饼、羊肉炖萝卜汤。

平日里在宫里用膳规矩多,现在在王府,天子心情大好地吃起自己的所爱来。纳兰吃了两样素菜:冬笋冬菇炒饭、脆柿子果仁切糕。

岳乐问:“本王听说,皇上并未将朱三太子处死在发现地,而是下令将他押卸回京?”

玄烨道:“因为朕想从朱三太子口中听几句真话。”

“真话倒不见得,骂声倒是有一派。”岳乐看向纳兰,“此举是你的主意?”

“王爷误会。”纳兰解释,“我的想法至始至终都是将朱三太子就地了结性命,以免节外生枝。且我还劝皇上,处死朱三太子之后,就该立刻招抚南明势力和肃清反清余党,最后再昭告天下,以断绝‘假冒朱三太子之名’来敌对我大清之人的妄念。”

“你是个明白人,只可惜皇上未听你谏。”

“皇上的做法我理解,听朱三太子的临死真言,或者说骂言,算是皇上极致的自我忍耐和给明太祖朱元璋留了颜面。”

在玄烨的点头中,纳兰继续道:“将来皇上南巡拜谒明孝陵,可有底气地说出:朕祭拜大明开国皇帝,是千古盛德之举,想必诛杀朱三太子,亦能得到谅解。”

“轰隆——”

三人仰头一看,天际毫无变化,夜幕无闪电裂空。

纳兰判断:“皇上王爷,不是雷声,是炮声。”

玄烨震惊而起:“夜起炮响,百姓必惊,朕尊严何在!”

纳兰冷静地将皇上劝坐,“炮响之因未明,不一定是烽火之兆,是军械走火也未可知。”

“朕早该听了你的进谏,叫兵部督促粮草和检查军备。”玄烨一脸懊悔,“秋雨冬雪接连不断,再强大的红衣炮阵,也经不起露天放置的天公摧残啊!”

“尚不迟。”纳兰看向声响传来的方位,“炮台虽有磨损,但是弹药储存在仓库,仍是完好。请皇上下令:调动兵部力量重筑炮台;召集民间工匠打磨老化钝化的军备;让工部协力各项工程进度、共铸兼任防线。”

“准奏。”

玄烨不顾夜色,当即叫身边的一等侍卫布哈泰先一步回宫,照着纳兰的话去传皇帝口谕。

岳乐对君臣佩服道:“侧臣忠耿,皇帝英明,行事速决,是我大清之幸。”

玄烨左右握住纳兰和岳乐的手,感慨道:“朕身边有贤臣、有贤王,是万幸之幸啊!”

*

福全和岳乐挂帅征讨三藩之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两位王爷身披康熙皇帝亲赐的黄金战甲,率领战斗力最强、吃苦力最优的兵力挥师南下。

军阵从皇城走出,路过街道之时,老百姓们皆是夹道鼓舞士气,盼切两位王爷凯旋而归。

岳乐跟福全合计过后,决定先进军江西,在江西的平原之上扎营,以避免陷入险峻山地而中了贼军埋伏,进退无路。

清军在江西稳住阵脚之后,岳乐做出指示:

“我方保持实力,不与吴三桂正面交锋!只先集中力量切断平西王与耿精忠的联系,再做下一步计划。”

岳乐的战略部署非常恰当,他深知:

这场战役要想取胜,关键不是在吴三桂的人马能否渡河,而是在两方军队谁能够夺取江西。

只有占领了江西,才能砍掉吴三桂的两方盟友:耿精忠与尚可喜。

而且——

吴三桂的人马虽然勇猛,但内部却状况多发,上下军心并不统一,将帅兵三者不和,是作战的大忌;吴三桂整体的战线拉的太长,粮草的补给速度和用量根本跟不上,这就使得人马的战斗力大大下降,给了清军制胜之机;吴三桂生性残暴,失去军心和民心已久,一旦得病无法动武,必将一溃千里。

岳乐深思熟虑:最终定在湖南与吴三桂决战。

他颁布军令状道:

“前线将士,英勇杀敌者,按功行赏;逃窜畏惧者,知而杀无赦。后勤之师,巧传物资者,必有嘉奖;自乱阵脚者,知而处极刑。另有军中幕僚军师,出佳策定军心者,奖赏皆有;欺军误战者,知而斩立决。”

将士、后勤之师、幕僚军师,三方皆响应。

在严明的军纪和得当的配合下,清军势如破竹,在湖南与吴三桂的叛军进行殊死决战。

叛军因饥饿、士气低沉、马匹难驭等原因,逐渐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等到岳乐和福全亲率精兵杀入中军帐中之时,叛军已经全线动摇!叛军的主将,有“小吕布”之称的夏忠全和马进宝竟然主动交出将印,投降清军!

吴三桂得知夏马二人投降的消息,一口鲜血冲天喷涌而出。

就此一病不起,苟延残喘于自建的行宫之中。

*

前线捷报连传。

康熙皇帝决定:等到“二征三藩”的战役结束以后,自己要亲自出城迎接岳乐和福全,还要对全军将士大加封赏。让天下万民同乐、共享太平盛世。

曾经如日中天的吴三桂,如今已是奄奄一息之态;曾经不可一世的耿精忠,如今已是投降乞饶;曾经摇摆不定的尚可喜,如今已是被狠戾的亲儿子尚之信囚禁于家中,几欲悬梁自尽!

“三藩倒矣!三藩将要平矣!只差最后一击!!”

康熙皇帝的声线颤抖而激动。

“奴才等恭喜万岁爷!”

顾问行和梁九功同时喜悦道。

康熙皇帝正要派人去把好消息告诉太皇太后和陪臣纳兰,却不想听到了一个意外的事实——

“你说什么?”康熙皇帝怒问传使,“朱三太子逃走了?”

“回皇上,此事千真万确,奴才不敢造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