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刺客转职攻略 > 第1章 一

第1章 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另外的两名仵作一个告了假,一个被您借给了旁边的惠县,是您说建京治安好,他们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去给人帮帮忙。”

建京府尹擦汗的手一顿,偷偷用眼神示意通判不要再说了,对方却一本正经继续道:“需要我通知人叫他回来吗?”

府尹狠狠瞪了他一眼,脸上有些挂不住,索性不去看他。府尹望着眼前这广阔的河面,在经过船上那副场景的冲击后,他总觉得这幽深的河底有什么残肢断臂,正在朝自己招手。

他最近很长一段时间应该都不想吃鱼了。

“你通知下去,让人将那断肢小心包好,带回衙门再验吧。”

通判应了声是,正准备吩咐了下去,一旁的府尹却又立马改了主意。

“算了,法不可违。“他说,“还是先派人在这一段继续捞捞看吧,说不定能有什么发现。”

“是,大人。”

通判的话音刚落,河岸边看热闹的百姓之间,却一片嘈杂。

“什么人?!”

“官府查案,闲杂人等回避!”

所有人的的注意力都被岸边捕快们此起彼伏的呵斥声吸引,抬眸望去,站在捕快们对面的是两个男子,其中一个身着紫袍,五官精致长相俊美,面上却带着几分好奇,正用那扇子抵在额上挡着日头不住地张望,而他身侧的男子穿着鸦青色的衣衫,腰上佩着长剑,模样冷峻,看样子应该是个侍卫。

众人纷纷在脑海中快速将自己知道的建京城里所有好看的公子哥们都过了个遍,却没有一个能和眼前人对得上号,也没有几个能触及眼前人的风姿。不少人觉得这男子的模样带着几分熟悉,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直到那男子身边的侍卫走上前,将拿在手里的令牌展示给挡在自己面前的捕快。

在大梁,身牌就是身份的象征,由官府统一发放。但只有得了官身的才能在自己的身牌后面刻上自己的官职外加上一个大大的“令”字,因此他们的身牌也被称之为“令牌”。不同的官职使用的令牌材质也不同,只有官职越做越大佩戴的令牌才能越来越豪华。而达官贵族间皆以御赐金牌为荣,不管是挂在腰间还是拿在手上都金灿灿的,晃得周围人想不注意到都难。

但有一块令牌,它巴掌大小,通体碧绿,颜色均匀品质上乘。多年以前它曾被人挂于腰间,那人骑在高头大马之上,在建京城百姓的欢呼声中一路从城门口走到了皇城外。

现在它被拿在眼前这个侍卫的手上。

侍卫还未说话,围观群众里已经有人认出了此物,替他说了出来:“是祁国公!”

周围一阵喧哗,闻讯而来的府尹听到这里总觉得自己额头上的汗更多了。

所以刚刚他们建京府的捕快是呵止了祁国公和他的侍卫?

这可是祁国公啊!

但很快他似是想到了什么,原本那短暂的慌乱消失得无影无形。

在大梁,无人不知祁国公。

祁国公方家是有名的将门之家,祖上跟着太祖皇帝南征北战,立下从龙之功,成了大梁第一位获封的国公爷。后来爵位世代沿袭,每任祁国公也都不负先祖之名,皆骁勇善战,威名远扬,尤其是上一任祁国公方明淮,袭爵时未满十五,却能统率千军,一局击退了趁乱来犯的北越军队,从此镇守边境。十七岁时,他接连拿下了北越七城,逼得北越王不得不派使者进京求和,北越王世子入京为质。

他治军严明,战功赫赫,是大梁百姓心目中无人能敌的玉面战神,坊间巷口传唱着关于他的歌谣,歌颂着他的丰功伟绩,连带整个祁国公府也是鲜花着锦之盛,后来圣上还特意为他颁布了“明淮之令,如朕亲临”的诏令,一时间风头无两。他就像是矗立在大梁百姓心目中的一根定海神针,只要有他在,百姓就坚信没有大梁打不赢的仗,也正因如此,当他的死讯传来时,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所谓的战神也是肉体凡胎,战神也会输,战神也会死。

方明淮死时,年方二十。

他的死,让朝野上下感慨英雄薄命,让边境百姓人心惶惶,让沉寂多年的北越死灰复燃,他们抓住时机大肆进攻,夺回三城。

于是众人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方家,而方家,也不负众望,顺势推出了方明淮的胞弟,当时已满十七岁的现任祁国公方明游。

然而这位祁国公的表现,却远不及前任亮眼。

虽然他同样打了胜仗,同样击退了北越,同样镇守着边境,但方明游的兄长在他这个年纪,已经拿下北越七城,可他呢,却连那被夺走的三座城池都打不下来。

他们将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不是为了让他当个固守自封的将领。

有人对此颇有微词,甚至有传言称方明游之所以能打胜仗,是因为有他兄长留下的门客幕僚在一旁帮着排兵布阵,有他兄长留下的将领和兵马在前线奋勇杀敌,这一切都是因为前任祁国公的高瞻远瞩,只是奈何他英年早逝,所以这现成的功劳才都被方明游一人揽了去。

流言席卷了建京,很快便蔓延至整个大梁,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说这场仗有没有方明游都能赢,也有人说北境已安稳数年只是因为一时沉溺于前任祁国公早逝的悲痛才慌了阵脚让北越有机可乘,说来说去,大多数人的意思都是一致的——有没有方明游,这场仗其实都能赢。

尽管圣上的封赏很快就送到了祁国公府,但流言不但没能止住反而愈演愈烈。也有人替方明游辩驳,只是那辩驳的声音太少太小,很快便被那质疑之声吞没,再无声响。方家人闭门不出,祁国公府一时间门可罗雀,不复当年。

因此,当象征着胜利的捷报越过北境的风雪,带着建京的初春,抵达满朝文武的面前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

他们早就习以为常。

人啊,一旦太过容易得到某些东西,便会对它们的失去耿耿于怀。

他们为方明淮的逝世扼腕叹息。

可惜了,果然世间再无第二个方明淮。

——但大梁,不只有一个能守城的武将。

所以三年后,当一份写满思乡之情望能彩衣娱亲的奏疏被放在了梁承帝的案前时,他大笔一挥。

准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