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高远彻底放松了,笑得眉眼舒展,“曼曼,你学得一点也不像。”
“像不像的,管用就行。”王曼昱抬手替他理了理乱掉的刘海,“别紧张,好好打,我挺你。”
林高远使用手册的唯一守则就是相信和支持。只要漫山遍野为马龙加油的人里,有一个声音是永远属于他林高远的,这就够了。
闽南人有首歌叫《爱拼才会赢》,又何妨为了她去拼一拼,也许就有奇迹会发生呢?也许呢?
遗憾的是,奇迹终究还是没能出现。林高远3-4负于马龙,再次与冠军失之交臂。
王曼昱悄悄离开了座位,躲去洗手间用冷水洗了把脸,让眼睛看起来不那么红。
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方才自己比赛的时候,现场山呼海啸都是为孙颖莎喝彩的声音,王曼昱没有哭;两分之差败北,她也没有不甘心;可是林高远这样输给马龙,她忽然觉得心里绞得慌,眼泪簌簌地落。
原来她连哭都不敢为自己哭。
“头哥,醒醒,龙队赢了!”
林诗栋晃了晃王楚钦,他才勉强睁开了睡眼惺忪的眼睛,视线一片模糊,揉了好几下才渐渐看清了林诗栋关切的大脸,“头哥,你没事吧?”
王楚钦睡久了,嗓子有点哑,咳了两声,“没事,就是有点儿冷。”
他的鼻子都冻塞了。
林诗栋觉得在看台上加加油,喊两嗓子,还真没那么冷,反而看着王楚钦裹着厚厚的外套还不停在翻纸巾擤鼻涕,不由得开始警觉,“头哥,你是不是感冒了?”
“看颁奖!”刘丁硕十分及时地岔开了话题,引开了林诗栋的注意力,任由王楚钦一人泪眼模糊地消化着情绪。
马龙成为了史上第一位双圈大满贯。
这是他的偶像,也是他追随马龙12年来唯一一次无法不顾一切地为他呐喊。
偶像再次夺冠,王楚钦你到底在难过什么?
我难过,那座奖杯差一点就属于我。
我难过,冠军最终还是要在你我之间取舍。
我难过,你选择了你,而我也选择了我。
“去颁奖了。”
工作人员引着王楚钦来到台前,他才想起来自己也拿到了季军。
粉丝会说,第一次世界杯就拿到了季军已经很了不起,但球迷会说,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王楚钦很难笑出来。
到底要怎么才能光明正大地说出自己又羡慕马龙,又羡慕埃文斯杯。
怎么听都像是弱者。
冠军发布会上,马龙笑着说,“上一次和莎莎一起得冠军还是莎莎小时候,2017年的日本公开赛。”眼里满是对妹妹的喜欢,一如当年看着小枣。
孙颖莎的身后,是刘诗雯、丁宁、李晓霞……女队的这些妹妹们一个一个地长大,哭了又笑,笑了又哭,最后陆陆续续地离开,而他也不再打混双了。
他忽然觉得十分悲壮。
人们总说80后这一代最幸福,他们见证过最百花齐放的时代,看过真正的自由。
马龙从2008年走来,看过王楠、张怡宁的光辉,也见过马琳、王皓的落寞,眼看过一代代起高楼,一代代楼塌了。
孙颖莎这样的后浪,让他觉得美好又残忍。
对于王楚钦,他也是这么想。
马龙想,原来当年他和王皓一起把王励勤他们打下去的时候,哥哥们是这样不甘心的啊。
“王励勤,第四名。”
“马龙,第四名。”
排位下降,时光重叠,一代人走一代人的老路,他知道自己的职业生涯已近迟暮。
他曾经开玩笑地对记者说,“我以为你要让我打到巴黎呢”,并没想过自己真的坚持到了这一天。
他一直知道自己爱乒乓球,却不知道爱得这样浓烈。
马龙到底有多强这件事,人们其实很难有实感,印象里他就一直在稳稳地赢,奶奶地笑,没有队友那么桀骜不驯,也不像三剑客的另一位那样在球场上潇洒隽逸。
他太全面了,全面到没什么特点,只剩下强。从鞍山小马熬成了龙队,人们对他的印象居然只有一个“六边形战士”,再没什么别的形容。
可是这样一个在国乒史上显得有些清寂的人,始终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从未动摇。
樊振东在东京奥运会上以为自己会翻越他,没有成功;王楚钦在商业赛上赢了马龙两回,到了这次世界杯亦狠狠栽了跟头。
同期的球员退的退散的散,甚至比他小一些的90后也都离开了天坛东路,而他还屹立在主力位核心,从来不是因为他是队长。
是因为他真的无敌。
马龙从来不是一个好好先生,他的骨子里流淌着对胜利的渴望。征战赛场十余年,他喜欢球迷叫他的名字,喜欢张扬。
只要还能打,有一天算一天,去他妈的梯队,去他妈的伤病,这是我的时代,我的江山。
十二岁的王楚钦爱马龙的责任感,爱他为国争光,爱他不言不语的付出;而二十四岁的王楚钦爱马龙对于球台不计一切的爱。
马龙于王楚钦,是天上星。光芒不盛,但永远走在前方指引着胜利的方向。
赛后第二天,孙颖莎和马龙一起在大三巴门前拍了冠军宣传照。
孙颖莎人还在保姆车里,王楚钦已经发来了她刚拍好的照片,“恭喜冠军。”
孙颖莎回得很快,“冠军想吃个冰激凌。”
王楚钦沉默两秒,迅速打字,“这边建议冠军还是要一件LV。”
孙颖莎一撇嘴轻轻哼了一声,马龙深觉白驹过隙,不自觉地长长叹了口气。
“龙哥,你怎么了?”
孙颖莎是队里的小太阳,凡是别人的负面情绪她总能敏感觉察。
“没,就觉得你这个年纪挺好的。”
马龙没说什么,孙颖莎却好像什么都懂了。
就好像去年年底在名古屋遇见的那个15岁的张本美和,那双眼睛纯真、锐利,输了会哭,赢了是赚,都只为了自己。
如果美和是她的妹妹,也许孙颖莎会告诉她,好好打球,这是你人生中最快乐的几年。
再往后的她,有了荣光,也有了压力,有了责任,一步一步向核心位趋近,就再也没有了那么纯粹的岁月。
从她和秦志戬谈起条件的那一天起,孙颖莎就非赢不可了。
2024年,王楚钦和孙颖莎第二次换上了红裤衩,而马龙已经征战奥运十六载。一回首,他们这一群人都到了而立之年。
明明才三十几岁的同事,做了教练后一个个都累得两鬓斑白。王皓胖了许多,比当球员的时候还爱咬牙切齿,而同期神颜迷倒万千少女的邱贻可,退役后也肉眼可见地枯萎,两人再次并肩走在一起,看起来相差至少十岁。
孙颖莎问马龙,三十岁打比赛和二十岁有什么不一样?
马龙想了想,“没什么不一样,只会更想赢,因为打一场少一场。”
孙颖莎说,如果可以,我也想打到不能打了再退。
马龙揉揉她的脑袋,“我也不知道该不该祝你梦想成真了,莎莎,我只能祝愿你在场上的每一分钟都享受。”
“龙哥,你还是很想去巴黎吗?”
孙颖莎小心翼翼地问他。
“你该问,整个天坛东路有没有人不想去巴黎。”马龙并不正面回答,反而抛出了一个反问,“我、小胖、大头,三选二,你选谁?”
孙颖莎沉默。
“或者我换个问法,你觉得,谁不该去?”
“你这不是逼着我得罪人吗?”孙颖莎不干了,“龙哥,那我问你,我、梦姐、曼昱,我们三个,你觉得谁应该上单打?”
马龙哼唧一笑,双手抱胸,学着秦志戬指点江山的标志性动作,头一甩,“谁爱上谁上。”
好一招太极掌法,孙颖莎笑眯眯地,“龙哥,我有没有跟你讲过,你也是我的偶像?”
“你拉倒吧!今天要是大头赢了我,你还不定高兴成什么样子呢!”马龙揶揄道,“你俩又得庆祝一下。”
孙颖莎小脸一红。
“莎莎,他必须赢我。”
这是马龙离开前,说的最后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