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刚下课,接到许博文的语音电话。
许博文通知她,公司场地近期要迁移到金融街中心广场,直播暂停半个月。
她和室友刘希禾沿着校道去食堂。
正午时分,太阳冲人笑得龇牙咧嘴,金灿灿的,活活要把人晒脱一层皮的节奏。
两人合撑一把伞,却还是被溶溶热意包围。
抵达食堂门口,耳边顿入嘈杂喧闹声一片。
放眼望去,身穿墨绿迷彩服的大一新生你推我挤,不甘示弱地端着饭盘冲向窗口。
刘希禾将手里的书给宋词,手握着伞柄,收起伞,环顾一圈,无语地说:“这新生脸上就差刻上‘干饭’两个字了!”
宋词天一热起来没什么食欲,她遥遥望向人少一点的卖粥窗口,跟刘希禾说:“我买份粥打包回寝室吃,你呢?”
刘希禾点头,认命地说:“行吧,我也打包带回去,真是怕了这新生急冲冲干饭的样子。”
排队买好午饭,两人速速打道回寝室。
另外两个室友还没回来。
她们四人报到时间晚,分寝室时自然而然就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混寝。
宋词和刘希禾都学的高级翻译,其他两个室友李琳和万方圆分别是中文系和法学院的。
刘希禾打开空调,瘫在椅子里。
吹了十来分钟,才觉得一身的燥热褪去。
宋词边喝粥,边想着,半个月停播,意味着收入减半。
她还得找点兼职做才行。
宋词咽下黑米粥,问:“希禾,你那里有什么兼职可以做的吗?”
刘希禾是学生会的一员,平时校内勤工俭学的消息比较灵通。
刘希禾给面前支架上平板播放的热剧按了暂停键,细细想了一会儿,说:“现在学校兼职有食堂打饭,快递站送快递,奶茶店管理之类的,不过这些兼职的钱都不多,而且挺消耗时间的。”
刘希禾和宋词一个专业,她是本地人,学习比较放松,一到考试临时抱佛脚,60分万岁的安逸型学生。
而宋词不同,宋词平时的成绩都很优异,每年的奖学金都拿得实至名归。刘希禾觉得宋词要是为了赚兼职的这点钱,耗费了学习的时间不太划算。
刘希禾问:“你平时的兼职不能做了吗?”
室友都知道她兼职的事情,不过对她兼职的具体工作内容不太感冒。
大家都有各自要忙的事情。
宋词将空饭盒收拾好,扔到垃圾桶,“没关系,我再在网上找找吧。”
刘希禾继续刷剧,看到一半忽然想起什么,眼睛一亮,转头对宋词说:“对了!我姑姑在外企上班,之前暑假的时候,叫我去他们公司试试水,翻译一些简单的文书,我帮你问一下他们公司现在要不要人!”
“谢谢你!希禾。”
“客气什么,就是不确定他们会不会招兼职的,”刘希禾是个热心肠的人,性格很有北方的自成气派,爽朗干脆。说做就做,她立即拨了个电话,“我先帮你问问,不行的话再找其他的。”
宋词眼里盛满了感谢,“真的很谢谢你,希禾。”
刘希禾摆手,“嗨,都说了甭客气!”
不过这个电话没打通。
宋词没着急,整理好书本,准备去图书馆。
刘希禾说:“等我知道消息了就告诉你。”
宋词应声:“好。”
她刚摸上门把,李琳和万方圆刚好从外面开门,进来,看着宋词抱着一摞书,齐问:“又去图书馆?”
宋词笑着点头,随后抬脚离开。
关上门,李琳放下手上拎着的麻辣烫,说:“宋词可真够用功的。”
其他人不可置否。
李琳又来一句,“话说这宋词做的什么兼职啊!我也想找份兼职,体验一下打工的感觉呢。”
万方圆说:“你又不缺钱,做那事干嘛。”
李琳家在杭城,用的护肤品穿的衣服都是高档品牌,平时花钱如流水,眼也不眨一下。一看就知道她家境优渥。
李琳轻笑一声,“我就是好奇嘛,宋词一天天的往外跑,不是图书馆就是赚钱。兼职三天两头夜不归宿。”
她感叹一声:“真不知道是做的什么兼职啊!”
刘希禾皱了皱眉头。
宿舍四个人,刘希禾和宋词一个专业,走的近一点。李琳和万方圆专业不同,但住在一个寝室,所以基本两人结伴而行。
宿舍一分为二,平时上下课两两出行。
宋词更为孤僻一点,除了上课的时间,基本都是自己一个人去图书馆或者去兼职。
李琳家庭条件好,人比较娇气,平时说话也无所顾忌,待在她身边的万方圆一般都是附和的角色。
刘希禾看不惯这种娇小姐作派,不过井水不犯河水,她不会多说什么制造无端的矛盾。
宿舍表面一片平和,实则暗涌流动。
万方圆说:“不知道呢,不过。什么兼职需要在外面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