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落日熔金 > 第81章 第八十一章

第81章 第八十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沈梦境:“所以我决定先让你看一下我的试戴效果。

说真的我以前很不习惯带一些手镯项链脚链之类的东西,让我有种镣铐的感觉,现在这种感觉要轻了很多,偶尔戴一次也行。

这手镯有点难戴,你等一下我护手霜呢?

好了,看到效果了吧,它们接下来就要被我尘封收藏了,希望它们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吧。”

沈梦境把对镯重新放回盒子,刚把盒子合上她就听陈馥问道:

“你很想跟我结婚吗?”

沈梦境:“这一秒。”

陈馥:“下一秒呢,你在想什么?”

沈梦境:“想工作,想明天的首映礼,想后天的团建还有粉丝抽奖,想我得未来。

我觉得我得未来一直有你,谁让我一签就签了十年呢,可能未来就是十年再十年,我们一直在一起。”

陈馥:“一秒就够了,你还小专注实业发展才对,反正我人又不会突然消失。

走吧,回家。”

沈梦境:“走。”

……

第二天八月三号沈梦境起了个大早,今天首映礼《枯竭》剧组是有统一服装的,就是一件烟灰色圆领T恤上面,正面胸口处印着枯竭两个字,背面T恤下摆是她,林淼源,王石湫还有薛衍四个人的角色剪影。

沈梦境下身直接搭配了一条黑色工装裤和一双黑色老爹鞋,她什么收拾都没有戴,妆发师给她做得造型也是扎发淡妆,一切从简。

第一场沈梦境就是在媒体厅的媒体见面会,这里是他们接受媒体采访,回答电影相关问题的地方,这里是有规划出的摄影区专门供媒体和剧组工作人员拍摄照片录制访谈视频的。

这个媒体访问环节持续了四十五分钟,聊了演员选角问题,即为什么主演选择流量演员和新人。

黄昇黄导回答:

“我觉得选角本身是看演员对角色的理解是否透彻,演技是否优秀,人物外形是否贴合角色而不是那个人是否是流量。

流量不是衡量演员的标准,现代人有一个误区流量演员等于演技差,觉得我们男女主演在电影中的表现可以完美的打破这一刻板印象。

至于为什么选用新人,我也是新人,新人导演,这是我得第二部作品,我觉得我们的影视行业是需要新鲜血液的,所以我我们才会共同完成这个作品。

也聊了不少创作问题和具体到每个角色的选角黄昇都回答得很正常而且话语间满是对他们这些演员的维护,他面对媒体大众的时候精神状态是真得很正常。

正常到不正常,疯和蠢之间的界限被他拿捏得相当精准,后面一些针对他们这些演员的问题,包括沈梦境在内每个人的回答都很得体。

是那个记者问起林淼源和沈梦境拍摄中遇到最大困难是什么的时候。

林淼源回答:

“应该拍摄滚下楼梯的桥段和溺水挣扎的镜头的时候,为了镜头效果更真实我是自己上的,在这个过程客服心理压力和恐惧对我来说真是史无前例的挑战。

尤其是滚下楼梯的时候,那个安全垫是不能出镜的所以肯定不能铺满,我当时真得很紧张,万幸的是我做到了。”

沈梦境第一次知道滚下楼梯的桥段是林淼源真人拍摄的,那还是前期拍摄的,落在当时的黄昇手里他一个人估计得十几遍起滚。

沈梦境意识都有些惊了,轮到自己的时候她则回答道:

“最大的困难应该是情绪抽离问题。

我很难快速的从角色中走出来,我需要时间缓冲,在拍摄花絮中我几乎是不笑得而且常常哭到力竭。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因此对我们剧组氛围产生误解,那样我得过错就大了。”

媒体见面会结束之后,他们就要去参加主厅映后来,因为制片人给了他们一个首映礼的名额让她们请圈内同行来点评电影,所以沈梦境就请了邹仪过来,邹仪老师是欣然同意。

进场的时候沈梦境还特意往她那个方向挥手打了招呼,主厅的映后问答互动环节大致被划定为三十分钟,和媒体见面会一样专人控场。

因为人选已经定下后他们就告知了制片人,所以这个互动环节邹仪是肯定会被喊起来发表观影,沈梦境很在意她的评价。

邹仪:“我真得非常高兴沈梦能邀请我来参加《枯竭》的首映礼,我们相识于《天伦》剧组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个新人很有表演天赋,戏感很优秀虽然台词一般但也算是年轻一辈里拔尖的了。

到《呼吸》的时候我更加看好她,但到后面《谢谢你走向我》的时候,我就发现她的表演突然变得很匠气。

她到了那个阶段之后好像太知道该怎么演了,太知道观众想看到什么了,但在这部影片里她整个人是完全沉浸在角色之中的,情绪内收外放自如衔接自然,整部影片中她的表演痕迹近乎于无,好像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

这让我觉得很惊喜,我觉得她可以凭借杨凌这个角色包揽不少奖项提名了。”

沈梦境在台上笑着听完了全部内容,杨凌这个角色可以说是她的人生角色了,比蒋嫽还要贴近她本人。

对,她本人并没有蒋嫽那么坚强优秀,她也自杀未遂过,因为她当时一无所有也再不愿意去幻想未来。

那种病态的东亚原生家庭环境,那种被剥夺隐私权处于家庭底层充当父母情绪垃圾桶被非打即骂的过往经历,那种精神长期处在高压环境下濒临崩溃的状态,那种彻底崩盘寻求解脱的心境她都理解。

杨凌甚至作为命运共同体的哥哥,而她当时只有自己。

今天沈梦境甚至可以说杨凌这个角色她是本色出演的了,所以她怎么可能有表演痕迹呢?

就算有也早被黄昇这种拍摄方式给磨没了,刚开机的时候她真的每天都处在处在高压环境,拍摄时她甚至因为过度高压导致练度肌肉抽搐,后面更是因为情绪激动过呼吸碱中毒。

后面黄昇被制片人制裁了,她的日子才好过起来,想到这里沈梦境又有些恨恨的。

不过在主持人要求她对邹仪的回答给予反馈时她还是笑着说道:

“我觉得这多亏了黄昇导演,他真的教会了我们很多。”

林淼源在一旁点头附和说着对,他俩属于同病相怜的倒霉蛋,算是彻底栽在黄昇手里了。

等到这场映后结束之后沈梦境和邹仪聊了几句就挥手离开了,她还要赶下一个映后呢,今天第四场映后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事。

观影团有一个观众说黄昇对女性角色塑造有问题,言下之意是他隐性厌女。

沈梦境觉得不厌男也不厌女,他只是很单纯的没人性,对演员也很没人性,这里的演员代指她和林淼源尤其是后者,黄昇其实还挺喜欢薛衍的,对他一直都是“法外开恩”。

黄昇对于女性角色塑造的问题回答是:

“我觉得电影制片是有基础门槛的,观影理所当然也应该有。”

沈梦境内心咯噔了一些,黄昇就像条疯狗一样,一旦有人质疑他的电影情节,他就开始口不择言了。

作为导演答疑解惑对他来说有这么难吗?

黄昇最该感谢的就是上部电影的编剧,要没有那位他这性格问题估计暴露的更早,那位编剧笔下得剧情让他免于接受审判。

可惜那部作品的成绩也让他更傲了,观众不需要这种高高在上的评价,观影也不应该有门槛。

沈梦境真想让制片人天天拿条铁链拴住着他,她和林淼源对视了一眼,那种疲惫感真是溢于言表,什么叫说话得罪人啊……

沈梦境: “我觉得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更加合适,因为我是在场的几位主演中唯一的女性,也是整片戏份最重的角色之一。

你能问一下你觉得这部电影的女性角色的塑造问题出现在哪吗?”

“一个母亲因为丈夫的背叛而精神病态逼死子女;

另一个母亲因为丈夫家暴抛下孩子一走了之,完全不顾孩子的生死;

一个女人因为丈夫挑唆能直接对和她无冤无仇为家庭为家庭任劳任怨的公公怨声载道,希望没有利用价值的老人消失。

大部分女性角色都那么自私自利那么刻薄这还没有问题?”

沈梦境:“有问题,但你没有发现么,不止女性角色的塑造,剧中大部分男性角色塑造也都是蛮横无理阴险狡诈的。

电影角色塑造都是在为剧情服务,我们这部电影片就是在披露这些人性丑恶凉薄的地方,批露当下热议的原生家庭问题和家庭教育的悲哀。

你说一个母亲因为丈夫的背叛而逼死子女,我觉得这是不准确的,我不觉得一个女人会因为男人的背叛而性情大变。

就像我不觉得结婚生子能改变人的性格一样,丈夫婚内出轨抛妻弃女是因为他喜新厌旧的劣根性,因为他自私凉薄不负责任这与妻子无关。

同样母亲逼死子女在我看来这也是因为她本身精神扭曲病态控制欲强,因为孩子不单单是她丈夫的也是她的,她却通过折磨子女来报复丈夫获得病态的满足感。

你没看出问题在哪吗?

正常人都知道一个抛妻弃子的男人是不可能在乎孩子死活的。

这对夫妻本身就是存在性格缺陷的,一对有人品缺陷的男女不可能因为结婚生子,就变得品行优良。

你上网搜索一下父母逼死子女你会发现这种情况远比你想得多,各大医院精神科的青少年患者中因为原生家庭而出现精神问题的孩子占比非常高,豆瓣甚至有个远古小组叫父母皆祸害,我觉得你可以去看看。

我觉得导演塑造这样的两个角色,就是要批判家庭教育的悲哀,人不用经过任何考核就能结婚就能成为父母,这就是一则真实恐怖故事。

你说得另一个母亲因为丈夫家暴抛下孩子不顾孩子生死,影片里面的丈夫是一个蛮横无理爱撒酒疯殴打妻子的人设。

注意电影中是有台词说起丈夫从前没有打过儿子的,她是在妻子走后为了发泄怒气才转而对孩子下手了,也就是这个妻子也就是母亲她并不知道自己孩子未来的遭遇。

她是在丈夫家暴日渐严重自己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选择逃离的。”

“她离婚为什么不要抚养权,为什么不带男主一起走,为什么之后不管孩子死活?”

沈梦境:“她怎么要,她怎么带,站在她的角度她为什么要带?

她十几年家庭主妇,身上没有一分钱存款,丈夫家暴但过往不打孩子而且有经济实力为孩子提供学费生活费。

你是法官你把孩子判给谁,你是孩子你愿意跟谁?

我不了解你但男主显然是愿意跟父亲的,从一点就能看出他当时都快成年了一米八大高个了,他步入青春期之后就完全有能力组织父亲殴打母亲了,可他选择了旁观。

我也不喜欢这个母亲的塑造太优柔寡断了,她下不了决心离婚可却把一切归咎于孩子,不断给孩子施加心理压力。

母亲单方面觉得她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孩子却不站在她这一边,所以她心灰意冷的选择离开,这个逻辑是顺的,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真的不少。

男主开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遇到相同遭遇的时候才稍微理解母亲,你不觉得这更是一种家庭教育的悲哀吗?

我可以从第一篇的母亲和第二篇父亲的身上看到我父母的影子,导演是在通过角色塑造将赤裸裸的人性展现出来。”

“那第三篇呢?”

沈梦境:“这就是导演仁慈的地方了,很多人拍这种家庭纠纷都会拍公婆和儿媳,而隐去那个作为罪魁祸首的丈夫和儿子而导演一开始就指名了问题的所在 。

一个被老父亲抚养长大的儿子,在他年老体衰没有利用价值时想要直接将他抛弃,这难道不是家庭教育的悲哀么。

更悲哀的是导演还暗示这一点将延续下去,因为孙子在看到这类场景的时候有点一个头的举动,他未来大概也会在夫妇被榨干利用价值后有样学样。

导演通过塑造一个个这样的角色把这现实生活中出现过的悲剧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我觉得他是希望大家关注到剧情本身的。

只是黄导这个人说话有点词不达意,所以话听起来才这么刺耳,我代他跟大家说声抱歉吧,希望大家可以谅解一下。”

这时候台下有个观影团成员问道:

“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悲哀造成的吗?”

黄昇:“是。”

……

沈梦境忙得是晕头转向的,她那些通过各种渠道拿到电影首映礼们门票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