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奉皇遗事 > 第137章 一三一 黄雀

第137章 一三一 黄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秦温吉从鼻中轻轻出了股气,她拔下虎头扳指,推到萧恒面前,说:“听闻陛下的大限是年底。今儿三月初十,我再给你七个月。最迟十月,我要见到他南返的车驾。”

萧恒把扳指捻起来,握在掌心,说:“好。”

秦温吉向他举起酒杯。

萧恒却没有举盏,一双眼仍角力般盯着她,缓慢道:“但回了南秦,少卿若有不测,或者因故退位,大梁铁骑势必踏平温吉城。哪怕我死,亦如此。”

秦温吉未料他说这番话,定睛瞧他片刻,接着哈哈大笑起来,半晌方道:“惜我错投做娘行,空把江山社稷,交在你们这群色令智昏的身上。”

她抬杯碰了碰萧恒酒盏,一饮而尽,痛快道:“应了。”

***

秦温吉人虽走了,坐过的椅子却仍似留着人影子。太阳打进来,连冷下的酒壶都烫温了,萧恒也被烧痛般,渐渐将背部蜷起来。他把残酒吃了,不出意料地呛咳,方才强行捺下的血腥气也涌上来,一张口,便如一把烟花般,溅了满地的火星子。他拿脚蹭了几下,终是无力,也丢开不管了。垂头静了一会,便呆呆抬起脸和李寒对视。

不过短短两年,他已老了许多,而李寒位列仙班,依旧青春年少。

他该当如此。

殿中一点点昏下去,太阳光也越来越红,他的影子被越拉越长时,也像被血腌泡。萧恒自己也是,他在被自己的血腌着,等这身血干了,他就吊在史书里,做一块风干的肉。后世会怎么评说他,时人会怎么追悼他,他全都管不着——也不想管了。

等太阳下去,那点伪装的血色也掉下脸,秋童才又匆匆赶来,伏地呜咽道:“陛下,士子因无人理状,要聚众闯宫门了!”

这一声把萧恒喊回魂。刚才那点自暴自弃的念头,顿时因震骇迅速退散。他疾声问道:“现在什么情况?”

“学生们义愤填膺,禁卫也不敢轻易行动,陛下再无指示,恐怕、恐怕不好收场呀!”

萧恒转头瞧了瞧李寒。

当年肃帝废除科举,士子闯宫,京都大乱。

原来他这么做,竟和肃帝一样天怒人怨吗?有道是失道寡助,他和李寒,居然也是亲戚畔之的寡助之至吗?

青不悔的下场、李寒的下场,和自己即将到临的下场正在眼前。

他恍然大悟。

早就如此了。

萧恒撑着椅子,却没有站起。秋童上前欲扶,他摇了摇手,铆足了劲,才在克朗克朗的椅子摇晃声中直起双腿,勉强把自己撑起来。

他岂不知,如今废皇储制度是操之过急。可是别无他法。

李寒已死,萧玠尚未长成,夏秋声对废皇帝并不赞同,新法后继无人……

这让萧恒前所未有地感到恐惧。

他若一死,改革还能继续下去吗?李寒的心血、裴兰桥的牺牲就如此付之东流吗?拥立他一路走来千千万万的士卒百姓,他们想要的光明,还能看得到吗?

真的,只有死路一条吗?

萧恒胸中一痛,咳嗽得更加剧烈,只觉五脏六腑浑然颠倒。喉头又是一腥,未逼上唇齿,便被生生吞下咽喉。

萧恒从不妥协。可寿数摆在这里,逼着他正视不得不妥协的现实。

不能这么下去了。变法激烈,世族、诸侯、甚至学生皆怨气沸腾,不加以安抚,等幼主继立,好容易安稳的江山又要腥风血雨。兴亡百姓苦,民生安乐,这是他的初衷。

人力已尽,天命难改。

还是不甘心。不甘心也没用。

他仰头看着李寒画像,许久,终于叫一声:“渡白。”

这句话后,秋童见他嘴唇微颤,又张了张。

他要说什么?对不住、我没用、辜负你、别恨我?

只有长久的沉默。

沉默之后,萧恒说:“草诏。”

秋童忙道:“奴婢唤夏相公来吧。”

萧恒却道:“不必,你代笔吧。”

秋童从前跟随黄参,在御前行走,也识得字,闻言忙再叩首,从案上取纸笔,伏地记录。

萧恒并没有立即开口,注目画像良久,才缓慢道:“余实狂悖,欲举此大不韪事。震撼宗庙,荒唐社稷。颠倒纲常,倒置君臣。万品失序,九庙震惊。上愧祖宗,下负蒸庶。痛心靦面,罪实在予。今追回前诏,望息天下之怒。余悔愧,自改过正身,永不言其事矣。”*

罪己诏。

秋童大惊失色,急声叫道:“陛下,万万使不得!”

死寂里,他听见了萧恒短促的笑声。太阳光完全下去,萧恒瞧着李寒的脸,雾终于在眼中浮上来。

***

奉皇七年三月初十,天子罪己,追回变法旨意,废皇储继承一事永不再议。众人得此安抚,士子散去,百官上朝,而萧恒却一病不起。

有关那道先进到令人瞠目的变法诏书,史书多偏向是萧恒的病重胡言。但胡言如何能制定出如此条理清晰的诏令,而他身为皇帝,又为什么试图自废,依旧难有切实考证。我们能知道的是,天子因此备受打击,而这一年,天下似乎又重返乱世来临前,那人人自危的时候。

因为奉皇年间最沸腾的流言横空出世:天子命不久矣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