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悬灵温明 > 第62章 寻迹

第62章 寻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蒙云神色肃然,他握紧了自己腰间的玉佩。

“我的师娘,叫沈英铨。”

“都姓沈啊……”

苏心暮看着手中的信,半信半疑。

“我刚结识沈应星的时候,便注意到这点,因沈姓不是这里的汉人大姓,所以我问他家中可有一位嫁来碧落的长姐,可那时他对我说他是家中独子,并无兄弟姐妹。”

蒙云指着信道:“可见他是撒谎了。”

“可你又如何知道沈应星一定就是你师娘的弟弟呢?”

“我师娘多次对我提起过,她出嫁之时家中有一位幼弟。”

苏心暮倒吸一口凉气。

“要真是这样,沈应星为什么说没有这个姐姐呢?看他幼时写的信,他与你师娘的感情应该很好才对。”

“除非……沈应星已经知道了什么。”

蒙云环顾他的房间。

“你可有对他说出自己的身份?”

“还没有,但我那样问他,他也应该察觉了才对。”

“可他又为什么要瞒着你呢?”苏心暮不解,“难道是与那黑衣人有关?”

“我们必须早点找到他。”蒙云也意识到了此事的重要性,“沈应星身为流官,他若玩忽职守,就会对碧落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那我们一起去,分头行动。”

蒙云点了点头。

于是苏心暮回到客房换衣服,蒙云则带着地动仪出了门,打算去地宫里看看。

蒙云走出了沈府,忽然想到塌方的事,于是他犹豫了一下,转而向清污场地走去。

而苏心暮收拾妥当之后,没有选择去地宫,而是去了石门馆,也就是祠堂所在的地方。

她还是很好奇二十年前的碧落究竟发生了什么,毕竟因为这里发生的事,蒙云的一生都被改变了。

苏心暮推开石门馆的门,屋里没有一丝烛火,且一片静谧,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照进来,里面一个人也没有。苏心暮沿着长廊缓步前行,静得连自己的脚步声都听不见。

如果有地理图志一类的东西,应该会藏在这里的。

苏心暮推开一扇未上锁的门,迎面便是几个排成行列的木架,能闻到空气中一股浓厚的樟脑味道,木架上摆着成册的文书档案。

苏心暮走近一个书架,看到上面的文册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苏心暮思忖片刻,按照顺序找到了约二十年前的籍册,从书架上取了下来。

靛色的线装册封面上贴着白标,上面写着二十年前的时间。

苏心暮逐页翻开,终于在某一页上找到了有关械乱的记载。

适滇南二族分居异地,积怨已久,秋收之后于碧落城外携铁器农具械斗至数千人,官吏不能止,城中人死伤越千,时碧落土司蒙袒疑畏罪,弃城逃。

苏心暮前后翻了好几页,关于械斗的记载就只有这短短几行而已,关于械斗的前因后果一概不详。

不过她倒是觉出些不对劲来,记录中说械斗双方携带铁器农具进行攻击。可据蒙云说,械斗的另一方为马上民族,擅使马刀武器,连一个带路的向导身上都会佩刀,怎会用农具与碧落城人发生械斗?

且出事地点在城门之外,更像是外族忽然入侵,城中人奋起反抗。但若真是如此,入侵外族就更不会带着农具攻城了。

当时的情况一定没有那么简单。

前后翻了几页,还是没找到更详细的记载,苏心暮合起籍册,环顾四周,这里没有遗留下的记忆或是残存的魂魄,若是有,她就能进入幻境一探究竟了。

苏心暮将籍册放回书架上,随后离开了馆藏间。

刚离开石门馆,苏心暮站在祠堂外,远远看见一队穿着紫衣服的官差往城中的清淤场走去,那是昨夜受灾后城中居民自发搭建的临时避难所,苏心暮在那里忙了大半宿才回来。

一看那些人过去,苏心暮立即想到了方才的那个巡抚。

他们像是去找人的。

苏心暮心中涌起不好的预感,于是便快步朝那边走去。

清淤场的地势较高,追上那些官差也很容易。但苏心暮还不想那么快被发现,于是她眼看那些人在蓬屋前停了下来,便绕道从另一个方向过去。

远远的,苏心暮看见那些官差个个佩刀,样子很是不善,来到蓬屋前便高声叫蒙云的名字。苏心暮从屋后靠近,看见蒙云抱着一摞纸册从一个屋子中走出来。

“蒙大人,徐大人有请。”

为首的那个官差面无表情地做了一个“请”的动作,蒙云缓缓扫视了一圈,平静地问何事。

“徐大人有一疑问,需要您前往解答。”

那个官差身后又走来两人,将蒙云围在中间。

“可否等我将这里的事务处理完?”蒙云并未放下手中的东西。

“在下领徐大人之命,需要您即刻前往,您还是请吧。”

两个官差正要上前拉扯蒙云,屋中走出了几个当地人打扮的男子,他们看了看官兵,又看了看蒙云,他们之中走出一个中年人,上前与官兵们攀谈起来,可是官兵们均是汉人,并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