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萧显清还是被萧夫人狠狠一顿罚。
第二天颂宜来国公府找萧显清时,才知道他被罚了。
想到过去的事情,不免心情又陷了进去,如果三年前青门案没有发生,她和萧显清又会是怎么样呢?
又是一日早晨,在去宛陵的路上,他们遇见了些流民,最小的还被抱在大人怀里,大多佝偻着背,其中几个人抬着一口箱子行动缓慢。
封律元叫停马车,上前询问,那些流民有的是宛陵人有的是周边城镇的,概因没有田地也无技能傍身,只得出走宛陵想寻片无人管辖的荒地开垦活命,没想到路上还遇上了劫匪,把那仅有的铜钱和干粮也劫走了,只得乞讨为生。
颂宜掀起马车的一角帘子,静静的看着。
“你们为何不去报官?”封律元不解,“这里就在衢州城不远。”
那些流民苦笑一下,又低下了头,“我们也不是没想着报官,只是被劫的东西不多,刚才路上遇见了官府的大人,让我们认栽,下次不往这里走便是了。”
颂宜和封律元对视一眼,“你们可还记得那劫匪长什么样子?”颂宜已经下了马车,询问着身前的一对祖孙,那个小孩瘦瘦小小的,眼睛却很有神采。
颂宜递了个炊饼给小孩,小孩害羞的接过了,转头把脸埋进老妇人的怀里,却露出那双大眼睛眨巴眨巴,偷偷看着颂宜。
“他们脸上都带了面具,看不清长相。”老妇人摆摆手,又突然想起什么“那领头的不小心把面具碰掉了,漏出了半只眼睛,像是个吊眼梢,身材也不算高大,走起路来有些歪着身子。”
颂宜又问了几人,得到不多的信息,便让白叶把干粮分给这一伙人,那些干粮估计能够流民们生活一阵,只是他们就不太够了,颂宜当即决定进衢州城补给,顺便休整一番。
出入文书是封父准备的,他们顺利的进入衢州,找了一处客栈住了下来。
颂宜吩咐白叶让大家都注意些,他们一行人虽不声张,但马车拉的东西不少,要是遇上劫匪了,虽然带的护院够多,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等到午时用饭时,封律元一脸的心不在焉。
颂宜敲了敲弟弟的脑袋,“想什么呢,饭都不用了,快来尝尝这银丝团子和烤饼,是这儿的特色。”
封律元撑着脑袋,“阿姐,我在想今天早晨那些人说的。官府的人真的会因为丢失的钱财不多便不去查吗?那可是土匪。”
正好客栈的小二来上菜,听到封律元这番话,开口问他“客官们是遇上那帮土匪了吗?”
“你知也道城外的土匪?”
那小二一脸无奈,“那可不,衢州城外的土匪就是从来都没断过,官府今天抓完过两天又出来一伙。但好在他们只劫财,从来不害人。”
颂宜放下筷子,问道:“方才进城时,瞧着街边很多铺子都没开门,是何故?”
刚进城时,她从马车里看到街边很多铺子门口都落灰了,便心生奇怪,过往听说这衢州算是江南道里较为繁华的州,怎么会事这番景象。
小二的摇摇头,“客官不是这片的人吧,我们衢州三年前发洪水后起了场瘟疫,那时候死了好些人,好多人往外跑,慢慢的生意就不好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这土匪就开始出来劫财了。”
小二上完菜甩着帕子就走,“客官们慢用,有什么吩咐尽管叫我。”
颂宜隐隐记得好像听谁说过三年前衢州水患,水患过后容易生瘟疫,颂宜是知道的,但当时并未听说过衢州竟是这般境况。
没吃两口,楼下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他们坐在二楼靠窗的位置,往下一探头,就看到了,原来是两个摊子的摊主因为摊位发生了争吵,带来的菜篮子翻了一地。
这时旁边有个身着官服的男人走了过来,二人一下就不互相吵吵了,而是开始朝那男人告状。
“那是衢州长史,方才在城门口的时候我听到守城的叫他了。”封律元缩回脑袋道,“没想到这种小事他也会管啊。”
颂宜看了看,“也是碰上了。”说完才想起刚刚封律元吃饭时心不在焉的原因。
这城外土匪一茬接一茬,总是有原因的。
要不就是生活过不下去的人实在太多了,不得已只能去劫财,要不就是......
颂宜心头一跳,无端的想起刚刚老妇人说的那土匪头子。吊梢眼、身材不算高大,走起路来有些斜着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