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曦先和大队长父亲了解大队的情况,结合她记忆中已知的大队、公社、县城情况。
她分析想要富,先吃饱。
粮食还是第一要义。
因为现在的农村人还有些只能半饥半饱,才能活下去诶。现在没有袁隆平爷爷的新品水稻,产量还很一般,肥料还是原始的有机肥。还需要上交公粮,给城市的人口,农民手里的粮食,一年到头,要没有遇到天灾,要非常勤快,才能顿顿七八分饱。
古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饭都吃不饱,哪有什么更多追求。
所以首先要提高粮食产量。
当地的水土一般般,不贫瘠也不算很肥沃。自然条件不太行,粮食种子这时候还在改良中,还没有后世那么高的产量。
那么要看肥料了。
这时候肥料因为产量不高,价格贵,买不起不说,一般人没有渠道还买不到。
所以同时,还需要低成本副业,反哺农业。
一个首选是开设砖瓦厂,操作简单,成本比较低。
第二是土布生产。人工效率不行,要改良机器,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这些产业起来以后,可以购买肥料,购买良种,申请农机设备,增加各项农产品的收获。
大家可以吃饱饭,然后又可以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例如辣椒,花椒等,可以做成干货出售,还便于运输储存的。又能有更多收获。
那么要先看家乡附近是否有烧砖,烧瓦的原材料了。
地质这方面,秦曦想了想,她不会诶。
但别怕,有人会。
秦曦询问老队长老父亲,村里接收的改造人群,原先都是干嘛的,有没有其他技能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老父亲有点不赞同,“他们都是坏分子,你最好别去接触。我们不能给他们什么优待。”
秦曦明白的,“我并不是想给他们什么优待,我也不敢啊。只是希望人尽其用,就他们那体力,干点农活效率极低,对我们大队贡献太少,完全没有发挥作用啊!”
“人要改造成啥样,不关我们什么事,但吃喝用花费的是我们大队的钱粮,对不?总得让他们有足够的贡献才行呀。”
“爸爸,你去找爷爷打听一下,公社知道他们以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不,有什么技能不?我再去直接问他们,这样两边对比,就不怕他们忽悠我们了。我要的可是有真本事对我们有用的才行。”
“都是些读书人,应该不至于骗人吧。”大哥在一旁不解。
“大哥你天真了吧,谁说读书人不会骗人,有些更会骗人的还就是读书人。而且在你不了解的领域,忽悠你简直容易得很。”秦曦知道,很多被下放改造的人是冤枉的,但里面也可能混有真的罪犯、间谍,别觉得就自己聪明,能随意去对待他们。对于被冤枉的人,同情归同情,秦曦也不敢给他们改善生存条件,或者给他们换个轻松的活,谁知道有没有盯着他们呢。
而且他们大队甚至他们公社对待这些下放人员,已经算很友善了。只让他们和农民一样干活,并没有举行批斗大会去打骂侮辱他们。
要是说干最苦最累的活是虐待他们,呵呵,在他们来之前这些活不是一样要农民做吗,他们不过是做和农民一样的事情。所以如果有人问,为什么别人都可以做挑粪种田养牛,这些人就不能做,要怎么回答,他们更高贵吗?
说是住在牛棚,破房子,缺衣少食,可是这个年代大部分贫民都是这样的啊!村民他们住的房子大部分都是破败的,冬天不防寒,夏天不顶雨。屋顶都没有瓦片,大部分用的是稻草等植物编织,下大雨的天气房子里面会下小雨。
秦曦不想和父兄过多的分析自己的想法,作为只是高中毕业,从来没有出过县城的人,对世情的认知应该比较浅薄,只要遵循主流走。
“爸爸,他们是很好的工具人,您作为大队长,应该知人善用,物尽其用,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助力新农村建设!”秦曦尽情的忽悠老父亲。
老父亲思考,这些人干农活是真不顶用,如果能在其他方面有作用,村民们应该不会反对,“你说的也有道理,那我先去问问你们爷爷。看他的意见,如果他同意,会帮我们去公社打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