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分两桌,男人一桌,女人和孩子一桌。
除了男人桌上摆着酒,两张桌上的菜没有什么不同,赵强的其他亲戚也来了,都是才从地里回来,看见元善和元安,纷纷认亲寒暄。
与元之荞一桌的,还有元安带回来的女人,是她与元知荷在岸边远远看过一眼的红旗袍。女人自我介绍是元安的二房太太,正房太太张淑华与儿子元志靖意外去世,所以只带了她回来。
“我叫葛莉儿。”
离得近了,元之荞才看清葛莉儿有多么美丽,虽未烫发,但她薄粉敷面,红粉青蛾,举手投足皆有香气,今日也穿得依旧艳丽,桃杏色的长旗袍,配上一双浅色短跟皮鞋,像一株不会开在乡间的富贵花。
路过的男人都会多看葛莉儿几眼,她对这种目光不会感到不适,反而是在她身边的人觉得有些不自然。一顿饭吃得尴尬,元知荷还是像以前那样照顾元之荞,离得远的菜她会主动夹给元之荞,元知茂则迅速与赵强的两个儿子熟络了起来。
赵兴民十二岁,赵兴平十岁,年纪都与元知茂差不多。
吃完饭,太阳还挂在天边,赵家孩子就想与元知茂玩捉人游戏,元知茂听罢,叫上了两个妹妹。元之荞对这种捉迷藏没兴趣,随便找了一个地方躲,然后开始发呆。
当小孩,有些无聊了。
这里山野闭塞,也没个卖报的,但在乡下,村里还有民兵暗哨,也能避免敌军的袭击。元之荞的手无意识地拨弄着地下的石子,忽然,她看见了一个东西。
黄铜矿石?
元之荞拿起手边的石块,其中一面已经析出了晶体,是个规整的黄铜色多面体,元之荞看了看,准备将其放进口袋,就听见了前方惊喜的呼喝,“之荞,找到你了,”元善面带喜色跑了过来,“你是我找到的第一个人,所以下一局到你当鬼哦。”
元之荞拍拍屁股后的土,“行吧,我肯定能最快找齐所有人。”
四天的检验时光很快过去,陈家对元家很满意,当即就请了村长,在村长的见证下签租赁字据,而元善在拿到契约后,也立刻就将元珍从赵强家接了回来。
去的时候,元善听见葛莉儿与元安正在争吵,“结什么婚?我老婆去世还不到一个月,你就当我姨太太不好吗?”
“哪个女人愿意做小?元安,你老婆已经死了,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能娶我?”
“莉儿,我结得太快了,要是被她娘家张家知道,我不好交代啊,你就忍忍……”
“忍忍忍!我都忍了多久了!”
元善担心继续听到什么不该听的,便快速悄声退了回去,然后用力踏步,出声叫元珍。元安听见,急忙止住了嘴,又从窗户外瞅了一眼,见元善进了元珍的屋子,这才示意葛莉儿说些别的。
元珍被元善接回了家,短短三天,她却像三天没有睡觉吃饭,整个人萎靡颓唐,看不到一点生机。
元之荞这几天跟着其他孩子,已经把村里逛遍了,她现在想去城里看一看,顺便了解一下最近新闻。而元善恰好要去城里药铺给元珍配药,元珍郁结于心,需要吃些调理开郁的药。除了买药,元善还想去城里找一下是否有医馆招收大夫。
元之荞便趁着这个机会缠上了元善。
他们一早出发,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驴车,终于来到了城里。
元之荞向父亲要了五角钱,准备买几份报纸,元善看她求知欲深,便先领元之荞去了书铺,并给三块银元,让她看到什么喜欢的书就买。
元之荞在书铺看完了报纸,唯一值得注意的一条,便是军阀与敌军在陵省开战,军阀试图夺回在陵城的控制权。
元之荞放下报纸,随意地逛了逛,发现书架上多是史书传记、诗词文集,《女戒》、《女范捷录》之类的旧朝糟粕也有不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宣传新思想的文书,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上。
书店里的人不多,但看见这样的文书,他们都会拿起来看几眼,但真正看完,或者看进去的人,其实并不多。
元之荞在书铺没有待多久,就被元善接走去吃午饭了。他们一直逛到张老汉卖完菜,才一道回家,可人还没到陈家宅,就见陈家宅附近站满了老妇小孩,就连插秧的青壮年,有的都丢下了秧苗,跑来看热闹。
“哎呦,元大夫,你可回来了,快回去看看吧,你家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