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同舟 > 第70章 不速之客

第70章 不速之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郡主又不领情了?”郑广元冷笑道,“无妨,只是得劳烦二公子进京劝诫了……”

朔风哐当一声被扔在地上,佟越孤零零地站在原地,群狼环伺,多如牛毛的箭矢在阴沉的天色里泛着寒光。

大雨毫无征兆地倾盆而来,郑广元拂袖而去。

嬷嬷取来伞,正要为佟越撑开,却被郑如杰瞪了回去。他道:“冲撞夫婿,理应受罚,可别坏了规矩。”

“是……”嬷嬷看了一眼佟越的背影,只得收了伞,招呼女婢们搬东西。

郑如杰冷哼一声,扬长而去。

女婢来来往往,搬来一堆又一堆书册。她们步履匆匆,踏碎雨花,脚步声细碎而聒噪。

佟越在滂沱大雨中一言不发,连脚步都不曾挪动半分。寒气蚀骨,仿佛要将她的皮肉层层剥离。

佟越攥紧了拳,手臂颤抖,将浇透她的雨水狠狠碾碎于掌中……

周惠泽方才还好生生的,一阵风来,突然咳嗽不止,牵动着旧伤隐隐作痛。

“殿下有吩咐差人知会臣便是了,何必亲自走一趟?”秦平良示意下人将屏风推过来挡风,“臣前些日子在宫中见到佟小将军,她同臣说了殿下在城外遭遇山匪之事。臣本要去探望,可佟小将军说此事不宜声张,臣怕打草惊蛇,这才没去。殿下,勿怪。”

其实,即便佟越不说,他也没有探望之意。新帝登基,百端待举,独善其身才能保全名声。

“无妨。”周惠泽道,“我才入宫见过陛下,陛下已知晓我负伤而返,许我恢复雍王之位,让我安心留在会京养伤。”

秦平良道:“潇城四季如春,比会京更适宜养伤。殿下如今大仇得报,留在会京难免触景伤情,潇城是个好去处,殿下若觉得不便开口,臣愿入宫,求圣上让殿下去潇城静养。”

周惠泽摇头道:“不是陛下不肯放行,是我不愿走。”

“为何?”秦平良疑惑道。

“我留下,先生不高兴?”周惠泽轻轻一笑。

“殿下多虑,臣……怎会不高兴呢?”秦平良面不改色地为周惠泽续上热茶。

周惠泽端着茶,不紧不慢地品着。秦平良却如芒在背,觉得雨声都比往日聒噪,他握着茶盏,忐忑不安地摩挲着盏纹。

他大致能猜到周惠泽的来意,他多半是知晓了佟越的婚事。

自从新帝登基,秦平良一心辅佐新帝,期盼新帝推行新政,重用寒门。而周惠泽,在姚氏倒台后,便成了废棋。他只盼着周惠泽尽早离京,免得有心之人发觉他二人往来,引得陛下猜忌。

如今周惠泽是他府上的不速之客,周惠泽不开口提佟越的事,他也不会主动问询,虎门关的事就是烫手的山芋。

良久,周惠泽才道:“听闻前几日郑广元受命去国子监慰问学子,关照了不学无术的官宦子弟,却漠视了正儿八经考上来的学子。”

周惠泽一开口,秦平良本来迅速起了戒心,没成想他没提佟越,反倒关心起了国子监的事。

秦平良道:“确有此事。殿下闭门休养,却能耳听八方,关心政事。殿下有心了。”

周惠泽直言不讳道:“先生原先供职国子监,慰问学子之事,您才是本行。以往您在国子监时,提点人才不拘一格,寒门学子尚有出头之日,自从姚氏上位,入学的多半是世家子弟,只怕往后郑广元接手国子监事务,寒门学子更无容身之处。”

周惠泽说到了秦平良心坎上,秦平良一想到此事便心烦意乱,他知道周惠泽此次是有备而来,便道:“请殿下赐教。”

“与虎门关联姻,只会助长郑氏权势,到时郑氏想染指国子监,就是轻而易举了。”周惠泽不等秦平良迟疑,便主动补充道,“当然,搅黄这门婚事,我也有私心。先生知道的,我是佟小将军的债主,她欠我不少军饷,只有她早日回虎门关立功军、拿赏银,才还得起欠债。”

秦平良当然知道他有私心,只是周惠泽主动开口,他就不便再追问了。

“昔日,姚氏是寒门的绊脚石,如今新帝登基,寒门的仕途也不见得明朗。”周惠泽神态肃然,“先生让我母妃魂归故里,与我齐心推倒姚氏,助我复仇,我感念先生恩情,亦知先生嫉恶如仇,胸怀大志。我有惜才之心,不忍寒门明珠投暗。若是先生不嫌弃,我愿留在会京为寒门尽一份绵薄之力,成全先生大志,偿还先生恩情。”

“我在会京茕茕孑立,只求先生庇佑,许我在会京平安度此余生。”周惠泽一如既往的谦和,他说的情真意切,末了,还屈尊降贵向秦平良敬茶。

秦平良心中慨然:“佟小将军之事,臣会再想法子。寒门……也劳烦殿下上心。殿下安心在会京养伤,臣必当保护好殿下。”

周惠泽笑道:“往后还得劳烦先生继续照拂。”

方洵伸着懒腰从屏风后绕进来时,周惠泽已经远去,秦平良手里还握着空荡荡的茶盏出神。

“天资聪颖,八面玲珑,滴水不漏。”方洵捏着胡子站在雨帘下,他早将周惠泽与秦平良的对话听了个一清二楚。

“先生,您不是在小憩吗?”秦平良回过神,起身站到他身边。

“雍王一席话,可比和周公下棋有意思。”方洵对秦平良道,“你想过河拆桥,他早就看穿了你的心思,却给你留了情面。你嘴上说着是为匡扶正义、偿还淳妃知遇之恩才助他复仇,表面上你帮他,实则他才帮了你大忙。”

“是……”秦平良心服口服道,“我的初衷并非针对姚氏,而是为寒门谋利,如今姚氏虽倒,又有新的拦路虎,我的大志终究未了。雍王殿下这是在提点我,与其孤身奋战,不如继续与他同舟共济,一鼓作气为寒门荡清障碍。大志未了,我便为了自保过河拆桥,对雍王避之不及,是我舍本逐末,心胸狭隘了。”

“不。”方洵没有责难,反倒笑语,“寒门不缺才德兼备之人,他们饱读诗书,循规蹈矩,一心只做君子。可是只有能跳出书中条条框框的人,才能带着寒门破局,所以我挑中了你。困在局中,身不由己,执卷之手,亦可执棋,才谋俱备,方可游刃有余。”

秦平良如醍醐灌顶,拱手道:“雍王善诡计,手段狠,却无家世倚仗,无谋权之心,一心只为求活。这枚棋,学生会好生握在手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