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钗犹豫了一会,离开的时候还一步三回头,十分好奇的样子。
没了打扰,陆凝回想着步骤,将熟透的梅子蒸烂去核,加盐和紫苏干,混着姜丝甘草,然后在日头底下晒至红黑色,便收了起来。
又将杨梅滤汁,慢火熬煮封存,她加了些蜂蜜,闻起来十分香甜。
上山时摘的果子很多,陆凝想起自己从风物志上看见的方子,疑心自己竟然记得如此清楚,她照着方子做了许多种酿饮出来,一一摆在桌案上,只忙到傍晚,才垂着腰起身。
阿钗这个时候进来,看见架子上整整齐齐摆着几个大罐子,好奇地伸手打开看看,一时被罐子里面各种红红绿绿泛着酸甜味道的果酱给吸引住了。
“来,小姐给你倒杯杨梅的,你尝尝”
阿钗小口抿了一口,目光亮起来:“酸酸甜甜,很好喝啊”
陆凝拿了两罐用绳子绑了吊进井里:“暑热的时候喝一些十分解渴,现在中午日头还不小,明天你可以试试”
阿钗趴在井边往里看:“想来一定十分解暑”
小威和小荷常趁着范大娘上山时溜过来,看见阿钗从井里提了罐子出来,问:“阿钗姐姐,这罐子里面是什么?”
阿钗神秘兮兮地,一人到了一杯出来,道:“解暑的酿饮,尝尝看?”
俩小孩一人捧着一杯,小心地在嘴边抿了抿,眼睛一凉,然后一饮而尽:“好甜呀”
三人凑到一起捧着酿饮小口小口喝,一脸满足。
陆宅成了两个孩子的好去处,一来二往间,两家关系倒是越发好起来。
没过多久,族里住在祠堂的兰婆来了,这真是稀客。陆凝从来只听过族中的兰婆住在祠堂,鲜少出过门,除非族长有事情嘱托给她,今日不知为何突然上门了?
陆凝沏了茶端过去,虽是小孩子,但她自小察言观色,言行已同大人无异,她问:“兰婆今日突然来,是有什么事和凝儿说?”
那兰婆年纪大了,但腿脚麻利精神抖擞,丝毫不见老年气,她先是瞧了一眼打理干净雅致的院落,然后尝了尝那茶,半天才道:“你回来族中已有些时日了吧”
陆凝算了算:“差不过将将两月了”
兰婆粗哑的嗓子说道:“两月也差不多能认得一些族中人了,看你住的妥帖,想必也能适应这里的生活?”
怎么突然问起这个?难道如今想起来关心自己一番?陆凝回道:“能适应的,只是凝儿年纪小,家中又无长辈操持,所以还不曾和族中叔伯有过多来往”
兰婆沉声道:“既然回来了,往后有机会需得好好拜见拜见,即便没有长辈,也不可这般不懂规矩。不过你确实年纪尚小,此事也不急于一时。我今日来,倒是有另一事要交代你”
陆凝:“兰婆请说”
她话音一转,问道:“今日怎不见两个小娃娃来你这儿?”
阿钗在一旁解释:“范大娘今日在家,故而就没来”
岂料兰婆突然变了脸色,看向阿钗,道:“主子说话,哪有你插嘴的份!”
她突然发作,倒让陆凝有些不知所措,她怔了怔,示意阿钗自去忙着,道:“阿钗在我身边随意惯了,兰婆不要和她计较,毕竟还是个孩子”
兰婆哼了声,道:“就是你如此放纵,所以身旁人才这么不知深浅。还有那个范家的,说是和族中叔伯来往的少,但我瞧着你倒和那范家关系不错”
这就稀奇了,陆凝心道,她自来到这里,族中人虽明面上道她是京中那家回来的人,面上客气着,但说到底只当她是个没有长辈管教的野丫头,有些鄙薄看轻。谁也不会刻意和她一个孩子打交道,有时看见她和阿钗两个人小小的个子费力打理外面的园子,也不曾上前问上一句,端的是态度冷漠,如今兰婆这意思,是责怪自己不懂礼数?
她道:“范大娘平日帮我良多,所以就和她来往就难免多了些”
兰婆嘴巴往下一拉,不满道:“你这是在责怪族中对你照顾不周?”
陆凝忙说:“凝儿并无此意”
兰婆就道:“范大娘并非我族中人,不过是个外来户,我今日来就是同你说一声,你刚回族里,许多事情不晓得,往后少和那姓范的外姓人来往,不然日后惹了麻烦,纵是你年纪尚小不懂事,也难免被罚”
陆凝一知半解地听着,那兰婆把话说完,拄着拐杖就外走,阿钗怂着脑袋去送人,没敢再说一句话。
回来后,阿钗嘟着嘴不满地问:“为什么不让我们和范大娘来往?难不成他们有什么过节不成?可关我们什么事”
陆凝也不清楚,但每人心中自有一把秤杆,是非好坏全在自己,于是说道:“无妨,往后该怎样还是怎样”
“可若是他们来找麻烦了怎么办?”
陆凝摊在椅子上,颇有些无所谓:“他们还能把我们两个孩子打杀了不成。好了,把杨梅汁拿出来,我要败败火了”
阿钗边回头边说:“今日也不热啊”
陆凝声音悠长:“暑热要降,心火也须败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