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煌音带着芄兰进了斟星楼,只见楼内各处装点得喜庆而不失雅致,满是元宵灯火新。
斟星楼原本的正楼大堂地方就大,改建过后修得更是开阔。正当中筑了一个极大的玉色圆台,可供歌舞表演之用。容长老还特意叫人引了一环浅溪入堂,环绕在玉台之下,台下摆了可供落坐的雅位,如此隔水观舞别有意趣。
今夜堂内的木几上,或摆水仙,或放松竹,皆造型奇巧,既美又雅,看上去十分的有韵味。堂内更有丝竹声不知从何处传来,没有配上吹打之调,只一径悠扬舒缓绕梁不绝,让踏入其中的人不觉眉头舒展。
来斟星楼游玩取乐的多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因此楼中人虽多,却不算特别吵闹。此时天色尚早,玉台上还在演些寻常歌舞,台下一圈却已几乎坐满了人。
纪煌音看着楼中景象微微点头:“看来灯谜雅叙办得不错,引了这么多人一早过来等着。”
芄兰在边上回道:“是,听欲部的人说,灯谜雅叙形式与普通猜谜不同,且谜面古怪,轻易猜不出来。据说这几日只有玉面探花郎尹翰林拔了头筹,赢得一方天青冻古端砚。今日因是最后一日,特意放了话出去,彩头是古意山的《山雨夜谈图》。”
纪煌音略略惊奇:“这么舍得?容长老倒是肯下血本。”
二人说着上了二楼。
二楼是一圈凭栏观景雅间,比之大堂更显清净。芄兰早叫人留了一个极佳的位置,里头一色茶水点心皆已备好,在此间凭栏而望,能将大堂情形尽收眼底。
纪煌音进了二楼雅间坐下,喝着茶看了一会儿歌舞表演,想起从前初建三部的情形来。
当年硝烟四起,生与死皆是平常事,所以生死两部是早早就被单独辟出来的,而建立欲部却是天下初定之后才起的念头。
保暖则思欲,止了兵戈,羽朝留下的享乐之风自然会再度在这座城池里吹起。她与枝荷都是羽朝旧人,在察探人欲、窥其享乐之意这方面可谓经验丰富。可惜的是,那时欲部才初初成立,她计划的许多事情尚未真正实施,自己就一命呜呼了,不成想欲部竟也一直传了下来,风头甚至还一度胜过生死两部。
就在纪煌音追忆过往时,楼下的歌舞终于停了。
“咚!”
重重的鼓点落下,原本亮如白昼的大堂霎时间暗了下来,只余中央玉台荧光生辉。
静默中有叮铃声从天上远远传来,原来是一只系着金色铃铛的绸带自上空飘落,直直垂下,正悬在玉台上方。
一位红衣女子款款走上玉台,她的身后还有一群抬着屏风花灯等物的侍从。
“诸位,今日的灯谜雅叙即将开始。”
红衣女笑意温柔,嗓音婉转清丽,说不出的悦耳舒心。
玉台上的人开始手脚麻利地搭开屏风等物,而红衣女子则开始细细说起这灯谜雅叙的玩法。
灯谜雅叙虽已经一连举办了六日,但是每晚活动开始前,斟星楼还是会贴心地解说一遍规则,一方面是为了照顾新来的客人,一方面是给布置场地留出时间。
“如诸位所见,台中将以屏风为墙,围成一座小小迷城。此迷城有四面,每面四个入口,每个入口可进入一至两人。在此迷城之内,每个路口皆有一个灯谜,若答对了可通往正确的方向,答错则会灭灯。被灭灯的客人需退出迷城,结束游戏。若能在一炷觅雪踪之内将所有灯谜全部答对,来到正中拉响金铃,便可赢得今日雅叙的奖品—古意山的《山雨夜谈图》。若觅雪踪燃尽,还没有人可通过迷城,那这画便无缘得见新主了。”
红衣女子说着,身后的屏风迷城已被搭起,里头星星点点的灯光透过屏风映出,更显得玉台迷城玲珑剔透。
古意山是大梁人人皆知的名家画师。他本是羽朝人,羽朝时期的画作极尽奢华之气,而古意山却弃浓烈而用淡雅,落笔潇洒,意境飘逸,他的代表作《山雨夜谈图》更是将此种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因此备受世人推崇。只可惜羽朝灭后,《山雨夜谈图》便不知所踪。百余年间不知出了多少所谓的真迹,但最后发现都是临摹之作。
传言此画曾被羽朝哀帝藏于宫中,羽朝覆灭时宫中曾起一场大火,这幅画也随着朝代更迭的大火逝去了。而斟星楼却放话说,他们手中的《山雨夜谈图》是实打实的真品。
今夜来此的客人比前六日都多,大多是奔着这幅名画而来,红衣女子一宣布开始,报了名的人便迫不及待地登上台去。
纪煌音捧着茶靠在栏杆边看得津津有味,也觉出这种玩法确有乐趣,只是迷城里的灯谜难度应该很大,她已看了四轮,竟然没看到有一个人通过。
时间一点点过去,大堂内渐渐有些骚动起来,围观之人纷纷说这灯谜设置得太难,只怕今夜无人能拿彩头。更有甚者说这就是斟星楼故意整出来的噱头,根本没有真的《山雨夜谈图》,只不过拿此画哄人进来耍一趟罢了。
纪煌音耳力甚好,听了这些话不觉有些皱眉。
容长老倒是下了血本,只是游戏太难,若是今夜这画送不出去,真大方只怕要变成假大方了。
端坐了许久的祖师大人终于放下茶盏起身,对芄兰道:“看了这么一会也看腻了,不如我们下去玩玩吧。”
此时二楼另一雅间内,有位一直懒散倚在靠椅上的华服男子也站起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