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我在八零当电工 > 第11章 第 11 章

第11章 第 1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叶秋莹点了几个爱吃的菜品,本以为要等上好一会,没想到上菜速度还不赖。

色香味全,香气缭绕。

她不禁胃口大开,穿越到这个平行世界将近一个月,还是头一回吃得这般好,不由自主多吃一碗饭。

其实她也攒了些钱,只不过前阵子看病买药,采购日常用品,消耗了三分之一,余下的三分之二,几乎都花在了采购零件上。

所以说采购零件是一笔极大的支出,对方如果能给她提供一些额外的零件,合作也不是不行。

后世技术入股,仅仅提供技术方面支持,基本只占个三四成,现在有六成收益稳赚不赔的买卖,除了维修出力,不会损失任何东西,还能当个甩手掌柜。

“秋莹,你说的条件是什么?”

叶秋莹吃着饭菜,面上带着淡淡的笑意:“维修零件、设备和仪器都属于成本类耗材,没有它们我也无法工作,由你们负责,如果我有稀缺的零件,你们能额外提供吗?”

有了新的仪器和设备,她就能做更多的事,制造更多的东西。

仪器和设备都不便宜,还有一些稀缺零件,这些都算在里头,对方恐怕连三成都不到,再贵一点恐怕得折本。

当然贵到离谱,让对方破产那种,她也不敢开口啊。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抿唇沉默了一阵。

丽丽在机械厂上班,自然知道仪器和设备不便宜,最简单的测试仪恐怕都得上千,还没办厂,就要买这么贵的东西送给人家。

万一对方是骗子……

万一亏本……

太多万一,太多不可控因素,稍微不慎赔个倾家荡产都是轻。

“我也不强人所难。”

叶秋莹微微一笑,也不急。

两人最后还是一咬牙,点了点头。

“我们同意!”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真的能办厂制造家电,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他们彻底改头换面的机会!

叶秋莹见他们视死如归的表情,忍俊不禁:“放心,会让你们赚回来的。”

“有你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

见夫妻俩长吁一口气,叶秋莹又适时补充了句。

“不过事先说好,我只技术入股,处理技术方面的问题,回收销售、开店建厂、资金链售前售后,我一概不负责,但会有权参与监管。”

“行。”

只要能负责技术方面的问题,其他方面,他们辛苦一些也没关系。

“那你们有多少资金?”

夫妻俩尴尬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扯了扯衣角。

“几百块。”

叶秋莹原本吃得倍儿香,可一听说两人的本金只有几百块,手一抖颤颤巍巍放下筷子。

上什么饭馆,省钱吃路边摊不香吗?

他们是怎么敢的呀!

她嘴角一抽,几百元,好一点的设备都买不起!

果然二十出头的年纪,靠的全是一腔热血,多一丝考虑都对不起这股冲劲。

不过也间接说明了两人确实单纯有诚意,没钱还请一个十八岁的姑娘上饭馆,看她年纪小,直接忽悠不就成了。

谁还真正儿八经请人上饭馆谈合作?

叶秋莹深呼一口气:“没事,你们先说说你们的计划。”

叶秋莹仔细听着两人规划,丽丽姐甚至拿出了纸笔,言谈间条理清晰。

好在两人还算有些规划,不算莽撞。

有三轮车可回收废品,郊区租的大房子,可当做废品回收站和仓库,甚至已经做过市场调查,有专门的回收路线,还有市民采购家电区域调查等。

丽丽在机械厂人缘不错,认识不少客户和厂商,确实也有不少回收渠道,就是单纯的维修订单也挺多。

关键还有不少零件供应商联系方式,总之门路多了路好走,远比她单打独斗要快上不少,还能节省不少功夫。

至于售卖就更轻松,这年头便宜实惠的家电,谁不喜欢?

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发家致富不过是迟早的事。

叶秋莹后续又指出了几个问题,例如报废家电好坏的辨识、回收电器的基本常识等。

两人虽然也有一些认识,但也会提出一些疑惑与补充,总之商谈氛围还算不错,越谈越兴奋,恨不得立马行动。

虽然本金少了些,但脚踏实地慢慢来,也不是不能凑够办厂的资金。

叶秋莹朝两人竖起大拇指,鼓励道:“既然你们都计划好了,以后就辛苦你们多跑几趟,我会负责维修二手电器。”

“放心,我们一定努力回收,多到让你修不过来。”

叶秋莹见两人升起宏图壮志,豪爽一笑。

“行,只要你们敢送过来,我就敢修。”

“你要啥零件,我们立马办!”

“不急,等你们二手电器到位再说。零件有点多,你们要是能买来,我也能提高维修效率。”

“好。”

周科与丽丽连连点头,如今叶秋莹和他们都是同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劲得往一处使。

损人利己、因小失大的事,他们可不会做。

他们还等着当生产商呢!

后续三人又将二手电器,相关的售卖定价,维修定价商量了一遍。

叶秋莹答应尽可能将品质提上去,夫妻俩再根据品质与市场二手物品价格进行斟酌,最后统一记账。

叶秋莹秉着凡事留一线的原则,对两人有所保留,并没有将自己的技能全盘托出。

她得保护自己,留有退路才是真。

至于为什么不找有资金、有背景强大的合作伙伴,当然是有原因的。

对方实力太强,不是她一个孤女可以把控的。

她不敢赌也不想受制于人,更想要话语权。

现在双方实力相等,对方背景单纯,初期二手家电的合作,对方实力完全足够。

纯技术入股,只提供一个脑子,对方也带不走,情况不对完全可以全身而退,后期还能当个甩手掌柜,何乐而不为。

再则现在想要做大做强,单干是不可能的。

1982年政策才刚刚放开不久,大局势仍旧不够明朗,很多人都怕重蹈覆辙,被判走资本主义尾巴,大环境下没有个人独资企业,政策也不允许。

个体工商户也仅仅是家庭式小本经营,民营企业也是乡镇合资占了国有成分。

除了政策这个大问题,光是企业注册资金就高达四五千,场地、仪器设备、零件工人工资流动资金等,想要开厂又谈何容易?

按照她现在的速度,单干没有个三五年攒不到钱。

这年头不是谁都能买得起电视机电器,前期没有资源,光看修修手表电炉,挣钱效率实在低得离谱,撑死也就一两百出头。

现在国家大力扶持发展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多地已经开始试点。

无论是零件设备,还是各种原材料,都有政策上的优惠与扶持,既然无法单干,在黄金时期合资创办,互利共赢是最优选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