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生有些懵,不是说城里修手电起码要个两三毛钱?
现在一根铁丝……就搞定了?
在众人万般期待的目光下,张平生赶忙按下按钮。
灯泡亮起来那一霎,张平生眼睛一亮,喜得不行,他甚至发现之前卡死的推动式开关,也修好了!
“诶,真好了!”
“秋莹,可以啊,继承了你爹的手艺。”
叶秋莹笑着点了点头:“也就学了点皮毛。”
这下大家看叶秋莹的眼神都变了,少了以往的轻视。
叶秋莹没爹没妈又闷闷地不爱说话,瘦瘦小小,一看就不是个能生养的,怕是连干活的力气都没有。
这条件能找个啥好人家?
可要是有手艺就不同了,这说亲队伍都能排成长队!
张平生只当她谦虚,能学到一点皮毛,也能混口饭吃。
他本来还担心这丫头以后找婆家,没有娘家人倚仗没底气,现在有个手艺傍身,谁敢欺负呀?
张平生乐呵呵高兴得不行,省了一笔维修费,能不高兴吗?
“秋莹,手电的事叔谢你,不过通电到户的事,还是要跟你说说,你要是同意就按个手印,要是不同意,以后叔也不提。”
一旁的乡亲听见,登时有些不乐意。
“凭什么她可以不提?”
张平生虎着脸瞪了那人一眼:“叶家就秋莹一个,以后秋莹嫁人,这屋子通电给谁用?给你啊?你给交电费吗?”
“……”
那人闷闷哼了声,不再说话。
叶秋莹作为一个现代人,当然支持通电。
哪怕村里不通电,她也得组装个小型家用发电机。
可惜现在她没有钱,原身办了丧事后,就已身无分文。刚成年的人,基本生活都成问题,哪里还有钱支持通电?
不过现在只是先签字,后交钱。
她没有任何迟疑,按了个手印。
围观的乡亲一惊,张队长都同意叶秋莹这事可以不提,咋还画押了?
“嘿嘿,你们瞧瞧,人家思想觉悟多高。”
张平生乐呵呵完成工作,也不再停留,临走前没忘叮嘱:“秋莹,你好好把地种上,有啥要帮忙的,就来找你张叔。”
“好咧。”
叶秋莹笑着应下,张平生一走,其余乡亲也陆续离开。
将人送走,叶秋莹也不急着休息。
她先将半人高的篱笆拴紧,随后又将门窗锁死,桌椅抵在门前,才安心回房休息。
叶家住得偏,她刚穿越过来,人生地不熟,一个孤女还是小心为妙。
忙完,叶秋莹才浑身瘫软躺在土炕上。
一阵天玄地暗,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修手电筒不累,可一次性面对八九个乡亲却是极累,要知道这副身体刚刚还处于失血过多,濒死状态。
她望着房梁,陷入沉思。
不管能不能穿越回去,在这里待一天,也得为眼前做些打算。
这幅身子骨太弱,生存都是问题。
首先她得解决温饱问题,还得做个全身检查,以免脑袋留下什么后遗症,这些都离不开钱!
八十年初,机电工程处于刚起步阶段,机械与电气专业还未合并。
电工荒的年代,电工都是铁饭碗,更别说一名机电类技术员、工程师,她总不至于找不到工作吧?
她一个高级机电工程师,怎么说都是个香饽饽。
不过凡事没有绝对,人倒霉喝水都塞牙缝。
万一她找不到工作,也不能坐以待毙。
摆摊当个修理工,攒钱买零件器材,自制小家电都是来钱的路子。
80年代初,电器贵得离谱,自主创业的黄金年代,办个生产许可证,售卖家电也是个不错的发展项目!
这般一想,叶秋莹就觉得自己前途一片光明,连觉都睡得格外踏实。
***
次日清晨六点,山间一片灰蒙,雾气缭绕。
叶家堂屋挂着的老式挂钟,冷不丁发出“当当当”的响声,似庙堂的钟声、又似午夜的催命符。
在寂静的清晨,余音久久不散。
熟睡中的叶秋莹,猛然被惊醒,铛铛铛吵得人脑袋疼,整个人还没清醒,她就黑着小脸爬上板凳调钟拨弦!
一番折腾,叶秋莹也没了睡意。
她走到小院里伸了个懒腰,80年代没有受到太多工业污染,清晨山间的风都是甜的,闻着就令人心旷神怡。
这种好心情,一直保持到做早饭。
叶秋莹走到灶棚前,彻底傻眼了——她没用过柴火灶!
自从穿越过来,她一口水一口饭都没吃上,直接就昏睡过去,现在肚子饿得疯狂叫嚣,她还得顶着伤体,两眼发昏劈柴生火。
……
“咳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