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好事近 > 第119章 谈笑间、达成共识

第119章 谈笑间、达成共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迈入学宫的门槛,青杳仍然不知复试要考的内容是什么。

而且这一次的搜身检查较之上场考试而言,简直可以算作是潦草敷衍。

仍是学宫正门左右两侧的一排耳房,这次助教们只要求将文具摆在书案上一一给他们过目即可;搜身也只要求脱去外面的披袄和大氅,由老嬷嬷们自肩头到手臂、腰腹、臀腿迅捷地捋过一遍便宣告结束,并没有要求进一步的检查。

前场故意拖延青杳时间的那位老嬷嬷也并没有出现。

青杳如今已不会觉得这是自己单纯走运,她更偏向是这背后发生了什么自己所不知、没有掌握的信息,而她不喜欢这种无法掌控局面的感觉。

所幸令她感到心安的是这一场应考的考生均如她一般,经过简单地检查后就被分成几队,由助教带领,由学宫西侧绕过南湖来到万寿堂以北的益寿堂。

益寿堂在多宝山南面的山腰间,和小庙妙觉寺离得不远,是一处幽静的院落。初晨的阳光从东边铺进益寿堂的正殿,光明满室,殿内生着炭盆,里里外外都暖洋洋的。青杳随着众人将披袄和鞋靴脱下置于偏殿,又净了手脸,有年轻的宫人捧着熏香炉将考生们身周熏了一遍后方被允许进入正殿。

益寿堂是一座圆形的大殿,在女学读书时,平素来了有学问的先生开课讲经,便会安排在这里,大家都拿着蒲团三五成群地正坐在先生身周聆听;包括绘画和音律,如果选课人数多的话,也都在益寿堂授讲。

此时的益寿堂中已经按照三-四-三的阵型摆好了十张长条书案,而每个进入正殿前的考生都要在助教捧着的广口银瓶中拈一张花笺出来。花笺上写着“诗”、“书”、“文”、“策”、“画”的字样,拈出同色字样花笺的考生就会被助教带引到同一张长条书案旁边去。

青杳拈到一张“文”字样的花笺,跟着助教走到靠东侧的一条书案边,青杳看明白了,这一场是按照花笺字样将五十人分成了每五人一条书案的小组,陆陆续续和青杳同组的考生被引过来,青杳不动声色地观察了一下几人,看上去都是与自己年岁相仿的青年妇人,较十几岁的少女脱去些青春稚气,倒是有了些沉着与阅历,有一位明显年岁要更成熟些,眼角有细细的纹路,可岁月在她身上更沉淀出一份别人没有的从容和笃定,看上去很是有股大将之风。再看她衣着打扮,得体大方,但并未有珠光宝气加身,青杳不由得猜测这位大约是书香门第的出身,只是不知何故会来选考女学师。

夏怡没有和青杳分到一组,而是在最正中央的那条书案上,她们那一组抽到的花笺都是“诗”。

考试尚未开始,彼此尚不认识的众人彼此都有些尴尬和拘谨,青杳听到邻桌在悄声讨论着这场考试会以什么形式展开。

有人主张说这一条书案上的人便是对手,每桌以花笺为题,只取前两名进入第三试;

也有人说,一共十条书案,五个花笺主题,恐怕是要以组为单位,两两笔试,赢的那一组全员进入下一试,输的那一组全员淘汰;

众说纷纭,凑在一起变成了一股迷雾似的的紧张情绪。青杳没有参与讨论,心下也并不想为这些多费思量,左不过是既来之,则安之,不成功,便成仁。

嗡嗡的讨论随着一组身着凝夜紫学官官服的监考官们进殿而瞬间鸦雀无声。

监考官们似乎也早已分工明确,径直地走向各条书案,每位监考官身侧还配着一名助教。

身着绯红色官服的主考官示意身侧的助教击响铜磬,清越的一声后,宣布第二场考试正式开始。

青杳这一组的监考官望之三十如许人,中等身高,胡须修理得略微潦草,他清了清嗓子,然后从助教手中接过一丝帛卷轴,缓缓展开,开始宣读试题——

“诸位请听好,假设现在发生了海难,诸位被困孤岛等待朝廷救援,但是朝廷派来的小船每次只能救一人,岛上的诸位身份、年龄各有不同,请你们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商讨出救援的顺序并且达成共识,然后选派一人向本官阐述你们的最终方案。”

说罢,助教捧着一只瓷盘,里面有五张叶子牌,全部背面朝上,要考生们一人抽取一张,牌面上的人像和字样就是本场试题中每个人的“身份”。

青杳抽到的叶子牌上写着“19岁的太学生”。

其余四张牌上的身份分别是“65岁战功赫赫的上柱国大将军”、“41岁的郎中,医术高明”、“35岁的太学的五经博士,学富五居,正在写一部旷世巨著”、“53岁的商人,富可敌国”。

待身份确认后,青杳率先问了一个问题:“这些人的性别都是什么呢?”

监考官已经坐下,正在轻吹茶碗中刚沏的热茶,他眼睛也没抬,淡淡答道:“你们自己商量着定,要是男的就都是男的,要是女的就都是女的。”

青杳包括其他几人听监考官这么说都心下了然,刨除了性别因素,那么需要考量的变量就少了一个。

助教点燃刻香,一炷香就是一刻钟,讨论刻不容缓地开始。

一开始,大家都有些持观望态度,不光是青杳这一组,别的组也都没人愿意第一个开口,待主考官明确说每个人都要参与讨论发言,过程中的表现会计入成绩的时候,众人才像瞄准了猎物的猎人一样,也无人再顾忌什么“贞静”的女训,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一时如晨间的菜场般热闹。

大家都说话,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这时,那位稍年长些,有大将之风的考生朗声压下了其他人的声音,用威严而又不容拒绝的言辞和语气定了规矩——每个人先轮流说自己的方案。

一语定调,每个人轮流说即是有发言机会,众人再无异议,而这位大将恰巧抽到的是“上柱国大将军”的身份,便由她先来阐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