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与学霸男神一家在古代逃荒种田 > 第3章 小小空间金手指

第3章 小小空间金手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还听闻县城西边几个村子被人煽动请求朝廷救济赈灾,一场暴乱似乎即将爆发。

若不是为了等地里的庄稼熟,村民们恐怕早就另寻出路了。

昨日遮天蔽日的蝗虫将庄稼一顿糟蹋,他就知晓此地已无法久留。

如今孙儿已然将逃荒路线规划妥当,宋大爷思虑再三,决意听从孙儿之建议,且号召众村民一同前往玄州,如此一来,众人也好相互照应。

如谷小雨所料,村里人都被山火惊扰,无暇他顾,都在找家里至亲商量对策。

众人最终皆不约而同地奔赴宋大爷家,毕竟其家乃是村子读书人最多的,且宋大爷又是村正。

宋大爷家的堂屋与庭院中挤满了人,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议论着山火之情形以及往后该当如何应对。

宋大爷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诸位乡亲,如今山火逼近,蝗虫又毁了庄稼,我们已无退路。我家商议,决定南下逃荒去玄州。玄州或许能接纳我们,给我们一条生路。如愿一同前往,便速速回家准备,明日一早,我们出发。”

众人都知晓是要尽早离村逃难,只是不知前往何处,现在有了宋大爷的明确决定,大家并未有过多的质疑,只是在讨论去玄州有多远,途中又会遭遇何种艰难险阻,毕竟他们最远也就去过县城。

没有宋祁认为的那般难以说服和混乱无序,也让他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古代乡村秩序与现代社会差异。

在古代,一个亲族聚居的村子,只要德高望重之人或者村正发话,众人往往会听从安排。

宋家村居住的正好都是李家和刘家的宗亲,只要往上多追溯几代,都有血缘关系。

宋大爷依着宋祁的提议,亦交代了若干注意事宜。

于是,村民们皆匆忙行动起来,各自归家,着手筹备逃荒之事。

不多时,田间便有人举着火把,割取蝗虫啃噬后所剩的麦秆,是留予牲畜嚼用,以支撑众人走出这旱灾之地。

此议为宋祁所提。

宋家村共计二十户人家,有牛与骡子的人家占了三分之一,在周边可算是较为富足之村落。毕竟有的村子仅有一头牛,甚或连一头牲畜都无。

此乃沾了祖上之光,且村子所处之地甚佳,土地更为肥沃。若非万不得已,无人愿背井离乡。

宋祁见村民们皆已行动起来,便准备和祖父告辞,尽早回家帮着家人整理行囊。却被宋大爷拉住,一同被留下的还有宋大爷的弟弟宋二爷一家。

宋大爷言简意赅地表达了要将祖上的学田所产剩余的粮食按人口分配,如今活命最重要,至于宋家子弟的学业等安定下来再作考量。

宋大爷吩咐大儿子宋泽启和二儿子宋泽承将粮食现场妥善分配,这样各家就能立马将粮食带走。

由于宋大爷一直以来严格管理这些年学田产的粮食,只用于资助宋家学子读书,且祖上规定如二十岁之前没考中童生便不可再支取学田产之财,加之这两年朝廷取消科考和一年多的旱灾,各书院和私塾陆续停课,故学田产的粮食尚有不少剩余。

就这样宋祁回到家的时候,用板车拖回来满满两大麻袋分配到的粮食,约莫有三四百斤吧。

在这旱灾饥荒之际,这简直如雪中送炭,也让在家中的刘时秋惊喜不已。

因为她在整理自家粮食之时,直观感受到捉襟见肘之窘迫,她家就剩下半缸粮食。

而且还是不去麸皮磨成的面粉,作为一个现代南方人第一次见这种面粉。

是叫全麦面粉吧?

她愣是在家没找到半粒米,只有一小麻袋小米。

瞧见自家儿子满脸通红、汗流浃背,刘时秋又暗暗咒骂这该死的旱灾。在这里干坐着不动都能让人汗流不止,整日令人焦躁不安。

她赶忙倒了一碗水递给宋祁。

“娘,往后虽艰难,但好在‘他’不是柔弱的书生,平时也帮家里干活,体格不错,这板车粮食拉得也不算太累。” 宋祁接过水,轻声说道。

此前两家人约定在这异世不论何时要注意言行举止,所以“老妈”这一类现代称呼不能再随意使用,刘时秋也知道儿子说的 “他” 是谁。

宋祁在意识到要逃荒后,就评估过这具新身体,虽然还在长身体阶段,但已有一米七五的身高,身姿挺拔,体格健壮。

原身跟着谷云峰启蒙的时候,就学君子六艺,虽然师傅战斗技能一般,但是原身学的很好,而且身体越练越结实。

后来考中童生后进书院求学,原身才知晓君子六艺并不是所有学子都必须学习的内容,但是他还是坚持习练不辍。

宋祁知晓这是古代贵族教育的一部分,并不是所有学子都必须学习的内容。他不禁心中暗自思忖,谷云峰的原身为何会这君子六艺呢?

门外传来一声清脆的喊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宋祁抬眼望去,只见谷小雨满脸喜色地跑了进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