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就知道,你们与我们不是一路人,只是老夫没有想到,你们竟然狠辣到这种地步。"
听到赵公明如此控诉,福寿面上再没有刚才祥和的脸色,正要开口,赵公明却打断了他的话,“大监,我没有怨恨,真的没有,我是满心喜悦,当日我陷你入刑部,和郑和陷我入诏狱的理由是一样的,发自公义,无关仇怨,你等今日决绝,必是下定决心,打定主意,心毅志坚,何愁贼子不灭,我走得放心。”
赵公明又说道:“在死之前,我已埋下祸根,玄镜司指挥使知道其中首尾,你们好好运用,或能有所帮助,只是,我这么多年,都未曾亲眼见过这位指挥使一面,因此还需你们自己去找找,这位指挥使到底是何人。”
福寿闻言,颔首低语道:“太傅尽管放心,我等自有成算。”
赵公明“嗯”了一声,便慢慢倒退回去,自己依旧坐回刚才的位置倚靠着冰凉的墙壁,对福寿道:“只是大监你这壶琼浆玉液,今日还不能喝,我不是怕死,而死怕死得没有任何价值,我不能死在诏狱,一定要被处斩于市,传首天下“
”到时候,天下所有的读书人都会知道,昭明太子的人不曾屈服,尚有追随他的臣子为其尽忠死节,殉于道义,这样,自然会有更多的士子,更多的百姓,他们才会为当年的事情发声,为当年的悬案求一个昭雪的机会。“
”我死可以,也当用项上的这颗头颅为天地正义,为枉死者出最后一份力,否则,就是白费了。”
”太傅,你何苦如此坚持,或许,我们都错了呢。“
”大监,我曾经是一个家徒四壁、无权无势的读书人,若非当年太子恩遇,怎么可能会有机会涉足京都文坛,怎么会能登上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太极殿上畅意直言,你知道的,世家的权贵们对寒门士子并不友好。“
"世家权贵们总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但,自古以来,君子死节,侠士死义。“
”我们为的不是一朝一夕之得失,为的不是一人一门之荣辱,无论何种情况,无论什么境地,这读书人的脊梁啊!他就不能被压弯,这做人的风骨他就必须要敢于傲然,凌霜肆意地在世间绽放。”
”所以,大监,这条路我们就必须要一直走下去。“
福寿听罢赵公明的这一席话,惆怅长叹,随手便将酒壶扔在栅栏的一旁,酒壶在地上咕噜咕噜滚转几圈,酒水自壶口流泻出来,慢慢沁入诏狱的地面,消失殆尽。
“赵太□□,远在我等之上,请受我一拜。”
福寿说着深深地向赵公明立身一拜,肩膀微微抖动,他年纪也大了,身体早些年又曾受刑罚,在这阴寒的诏狱里也不可待太久,今日一事,更显老态。
小内侍见状,连忙弯腰从地上把酒壶捡起来,要扶着福寿离开。
这时,赵公明忽又开口说道:”福寿,有句逆耳之言,可愿听将死之人说否。“
”请说,“
”我布局之初也曾踌躇满志,自以为一切皆在掌握之中,无双国士,这个头衔,这份傲慢终归使我种下败因,你们行事更需谨慎,切莫如我重蹈覆辙。“
赵公明说完别有深意地看了看小内侍,福寿苦笑一声,什么也没有说,便转身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