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不属于其他任何人统率的军队“玄甲”,此军乃是天子直辖,只听君命。
眼见銮驾就要出行,这支卫队不徐不疾地从行宫附近涌动而来。
数千人的队伍随着内侍大监福寿的一声传旨,两支卫队的统领扬声下达换防的命令,各自手底下军士依次替换,玄甲军快速列队奔跑到需要替换的位置,他们无声地将原本负责开道的金吾卫迅速换下。
两军易换,只用了不到短短半刻钟的时间。
金吾卫跨步让出位置,玄甲入列,一出,一换,而被替换出来的金吾卫整齐列队,由徐绶带着队伍快速跑步去队伍的最后端。
真巧,金吾卫与太学生们又是走到一起了。
雍王萧拱稳稳地控住□□躁动不安的马匹,他见到玄甲军的到来,脸上并没有表露出来任何的变化,只是安王萧洙见到此场景,自己不由地紧紧手中握着的缰绳,心里错生出来一种愕然。
突然冒出来数千人的“玄甲军”,这支队伍是什么时候藏在行宫附近,又是什么时候就上山来的,他怎么什么消息都不知道。
大雪封山,雪路本就难行,皇室子弟尚能有车马避寒,可这些倒霉的文武百官和其他人就没有如此待遇了,他们之所以要顶着寒风跋涉,全因为观相司袁淳望,老天师在数日前上的一折道书。
袁淳望上书的内容很简短,也很直接:“三清大祭,乃国事,天子当亲自奠礼,奉告大罗诸神。”
正月奠礼,本是靖朝每年必行之礼,只是前些年自昭明太子去世之后,皇帝患病久矣无法出行,别说奠礼了,连每日的早朝都许久未曾出席,这些礼仪自然无人提及,也无人提议,毕竟朝中官员大家都想安稳的过日子,何必去当这个出头鸟呢。
可今年,袁淳望观相司的老天师他出关了,往日政事虽都出于内廷,可明眼人都知道是安王及徐相代为批红后,再报奏内廷由皇帝裁决,朝廷更不需要来操这份闲心。
因着上次大朝会并未如期举行,这件事情经由袁淳望这么一提起来,更兼天子对观相司另眼相看的礼遇,安王竟然不好拒绝,徐相也是无法给出建议,两人只得亲自奏报到皇帝面前。
这本就是件无可厚非的事情,而且这件事宣扬出去,对天下,可以宣示朝中政治的稳定,对某些人,也是一种无形的警告,对皇室也是件好事。
靖朝自立朝开始本就崇”道“,历代皇帝也是如此,对道家的各位天师多有礼遇,于是皇帝萧贤大手一挥,同意了安王萧洙挑选的三清大祭的地点“乾元观。”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統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燕郊山的“乾元观”最初是经由靖朝的太祖皇帝授意,为李相特别恩赐修建的一座修玄道观,君臣相和,海晏河清,天下安定,因此当时还被百姓们传为佳话。
自到如今,一直由观内道士们自行打理,朝廷照旧例每年会拨款补助修缮,观相司与乾元观平素也是来往密切,因此,此次选址这里作为大祭的地点,是经过几人深思熟虑以后,能够安排得最妥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