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室外雪花飘扬,灯笼的红照耀着整片大地。
标志性建筑前未归家的人相聚着迎接新年的倒计时,同处一座城,独身也温暖。
室内桌上的团圆饭,家人的欢声笑语,电视前的联欢晚会,一片烟火气。
“你以前也是这样过节的吗?”
宋行发现自己对庄贞的了解太少了,除了网上公开的,自己都不知道庄贞的习惯。
“差不多吧。”庄贞将看雪的目光移到宋行身上。
“其实每一年都不太一样,有时出去玩,去感受热闹的场景;有时待在家,就像现在一样,赏雪发呆。”
本来是简单的事,庄贞说起来却很开心,眼睛都在诉说着喜悦。
“那今年呢,虽然我希望你能真心地喜欢,但我是不是打乱了你的计划?”
宋行虽然在庄贞的生活中有参与感,但他更想庄贞开心自由,而不是成为她的负担。
庄贞默然,而后莞尔一笑。
“那我打扰了你的计划了吗?”
“没有。”宋行毫不犹豫。
“对了,我也一样。”
其实有意义的不是节日,而是陪你度过节日的人和当事人的心境。
宋行看了眼时间,“还有三个小时,你有其他安排吗?”
“没有啊,怎么啦?”
“那你愿意分享有关你的事吗,你乐意说什么叫就说什么,我好像还不了解你。”
宋行说的也是事实,庄贞却不在意。
宋行虽然没参与庄贞的过往,但他却能发现庄贞的独特。
“可以呀!”庄贞应答地很爽快。
情侣之间要沟通,庄贞是理解的。
“不过,光我一个人说不太公平,我们一人说一件。”
一间屋子,一盏灯,二人闲谈,一室温暖。
这是她离开的第五年,除夕夜又恢复到很多年前的样子。
打牌、闲谈、看春晚、放烟花、祝福……
农村的节日总是比城里热闹,现在提倡有限度地放烟花。
从七点多开始烟花火炮的声音就不曾间断,仿佛就算有天大的悲伤也能被治愈。
庄灿学心理就是为了自我治愈。
她知道自己心理有病,有大病。
别人都靠不了,只有靠自己。
可是当庄桢不在了之后,她的心理疾病好像就好了。
庄灿清晰地记得,他们发现了庄贞的日记本之后一脸无法相信的模样。
那个温柔、孝顺、上进,被村里人称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女孩,实际上戾气那么重、那么消极。
她在日记里写道:
“活着好痛苦呀,可是我没有勇气死。”
“我做错了吗,可是不是我的错呀。”
“我好像走不出来了,我这是在自我pua吗?”
“真希望意外发生在我身上。”
“我的努力远远比不上社会更新的步伐。”
“凭什么我就该吃苦,我不配享乐吗?凭什么你们可以没有理由地指责我,我就该作为你们的出气筒吗?凭什么要强调你们付出了多少,我的努力就该被无视吗……”
“我的出生就是一个彻底的悲剧,我就不该出生,世上不用有我。”
“这个所谓的‘家’教会了我学会孤独和沉默,杀死了本该鲜活的我。”
“我以为我已经足够强大,可现实却狠狠地打了我的脸。”
“要解脱了……”
……
庄桢的日记本里几乎没有记录快乐的事,全是压抑的情绪。
而这些情绪的绝大部分来源是家庭。
而她的家人呢,痛心过后一如既往地猜疑、辩解。
“心理那么脆弱,不晓得她的书读到哪里去了?”
“真的假的哦,谁晓得是她的?”
“我对她这么好,她还这样想,我到底该怎么办嘛,枉自啊!”
……
庄灿听够了,她觉得庄桢的现在就是自己的未来。
可是家里少了一个人总会有些变化的。
他们好像发现自己确实错了,当然他们不会承认。
但庄灿却很明显地感受到他们的态度,他们不再有那么强大的控制欲。
而庄灿也有更多喘气的时间,慢慢地,好像自愈了。
庄灿也明白了,庄贞这是在给她铺路呢。
庄贞应该早就不想活了,她想让自己的死发挥最大的作用。
至于那本日记本,庄贞做的很完美,但庄灿还是找到了破绽。
它是庄贞后来补的,并不是她的“日记”。
而这个“日记”,又恰好符合庄灿的心理。
庄贞受过苦,知道那个滋味。
庄灿也在延续庄贞走过的路,注定是个悲剧。
后来,庄灿果然不再抑郁,可庄贞却永远不会出现了。
庄贞用她的命求得解脱,也给庄灿一个活命的机会。
庄灿打开微博,点进庄贞的主页。
【木火火木:新年快乐!永远自由!】
尽管庄贞不会看到她的留言,庄灿还是想这么做。
这个世界真的好奇怪,庄灿总能在庄贞身上找到她的影子。
庄贞喜欢和宋行待在一起,肆意而随便。
原本宋行和庄贞是在客厅里的,后来庄贞说了一句想看雪,二人就在庄贞房间赏雪话谈。
腊梅的花香为其点缀。
二人相互依偎着,关系似乎更进一步。
“庄贞,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
万家灯火前,他们也在最亲近的人身边。
人在动情的时候总会有更深一步的想法,比如现在。
庄贞未施粉黛,眼里泛着丝丝泪光。
宋行将手缓缓抚上庄贞的脸庞,克制又深情。
庄贞也没有避开,任宋行抚摸。
二人对视的一瞬间,好像都从对方眼里看见了光。
“我可以亲你吗?”宋行想亲吻庄贞,却不想勉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