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若珩本想找辆马车去三苗,但是乔曦为了省时间选择了骑马,不过她骑术不精,一路颠簸差点累瘫在马背上。
“你这是又是何苦呢?”程若珩说着就伸手把人抱了下来。
乔曦没回话,她此刻大腿疼得厉害,落地没站稳,整个人都挂在了男人身上。这“投怀送抱”让程若珩十分受用,顺势又把人抱起送进了宅子。
这座宅子是郑乙租的,位于闹市的街尾,凭借着较高的地势能一览街上的风景。此刻的市集张灯结彩,中心的广场处正燃着一大簇篝火,人们身着传统的三苗服饰,围着那团火红对歌跳舞。他们的歌声嘹亮,在宅子里的乔曦也能听个大概。她忍着腿痛走到窗前,试图再听清楚些。
身后的程若珩见着也跟了上来,把一杯热茶递到了她手里。
“喝点热的。”
乔曦点点头,捧着茶杯继续欣赏着远处的歌舞。
“书上说三苗人都是天生的好嗓门,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程若珩闻言扬起了嘴角,与人并肩站到窗前。
“你要不要猜猜他们唱的是什么歌?”
乔曦听不懂词曲中的苗语,虚心求教地看向男人。
“他们唱的是三苗的胜利之歌,感恩火神的庇护。”
三苗人崇尚自然,风雨雷火都是他们的神明,其中火神最为尊贵,甚至只有品行高洁之人才能配享火葬。
闻言,乔曦抢话道:“这个我知道,三苗三圣的故事有讲。”
三苗的三圣是立族的英雄,他们分属法鸠、法雀和法鸽。在他们的带领下三苗人才得以安居于此。传闻他们死后天雷降下了天火,所以火葬也成为了神圣的仪式。
程若珩见人侃侃而谈,眼中半是欣赏半是慰藉。以前朝露也喜欢这些故事,但是她那时没机会识字,也没能看看更广阔的世界。他牵起身边人的小手,笑道:“你知道的不少啊,书上还写了什么?”
乔曦听后颇为得意,把写三苗的那本小册子事无巨细地讲了一遍。她讲得起劲儿,身旁人听的欢喜,不知不觉夜就深了。
第二天一早乔曦就拉着程若珩上了街。三苗的白天没有夜晚的热闹,街上的店铺也没有大昭的华丽,但是路上不乏女子的身影,她们有的绣花,有的打铁,各有各的营生。
乔曦把这新奇又日常的一幕赶忙用纸笔都记了下来。而看人弯着腰在茶摊的矮桌上奋笔疾书,程若珩颇为心疼。
“这桌子太矮,回去再写吧。”
乔曦摆摆手直言不碍事,她以前扮作难安先生时也时常如此。而程若珩对那段日子了解的不多,一想到她曾周旋在那么多公子浪客之间,他的眉宇间生出了一丝妒意。但乔曦不知眼前人所想,收笔时被一旁两个姑娘的谈话吸引了注意力。
“你知道吗。那边的赵氏酬宾,东西都是对半价。”
“真的吗?”
“真的,连那铜镜都只要一半的钱。”
一半的钱实在太令人心动,此刻的赵氏商铺门口已然排起了长队。乔曦拉着程若珩去凑热闹,看着门口硕大的赵氏旗帜,不禁好奇道:“这个赵氏是汉人的铺子吧?”
程若珩点点头,低声应道:“与汉人通商是法英族长推行的新政,也就是这几年的事儿。”
闻言,乔曦来了兴致。她没注意到身旁人的低沉,直接带人走到了队尾。他们二人今日是扮作一对兄妹上街的,为了不惹眼,带面衣的乔曦是病弱的妹妹,俊朗的程若珩则是为其寻药的哥哥。
也许是乔曦演的太好,排队的人纷纷让出了他们的位置,把人一路送到了店门口。程若珩这个好哥哥一一同人道谢,谦逊有礼的样子吸引了两个年轻的姑娘。她们直勾勾地朝人抛媚眼,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欢。
乔曦见着心里半是醋意半是羡慕,她突然不想理那个高大的男人,转身自己先走进了铺子。这间赵氏商铺比其他的铺子都要大上一倍,里面卖的东西大都是女子用品。乔曦一眼便相中了一个小巧的铜镜,驻足在一旁看了好一会儿。
“姑娘好眼光,这个样式只剩这一件儿了。”
乔曦闻言还是有些犹豫,毕竟她身上没带多少钱。
店小二见状,赶忙又开口道:“这铜镜可是稀罕货,新族长继位,现在只要这个数。”
这个数是一个手势,乔曦没看懂,身后找来的程若珩却直接让人把东西包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