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差。
别人听了估计会笑他“凡尔赛”,不还是一哥吗?
幸村躺在床上,闭着眼。
今年真的不累,可他的精神有点萎靡。
输了17场,去年是18场。
他已经多久没拿到冠军了?
哦……也才一年多一点。可是,仿佛过去了几十年。
今年唯一让他心情好的是日网退赛了,他觉得很爽,相当泄愤。
比赛不能不打。明年还得继续。
想来想去,是实力不够。
训练!
天海对小白的功能越来越熟悉。正好,新的机器成品也到了,通体淡蓝色,比小白更具高科技感。
那就叫“小蓝”好了。
小蓝多了两项主要功能:
一是可调节出球高度,且有上下两个出球孔。上部的出球主要用于发球。也就是说小蓝可以模拟对方发球局使用的全套战术。
二是软件内置了模拟器,可以即时操纵小蓝的出球。
除此之外,小蓝的最高出球时速可达160kmh,发球出球时速可到240kmh。转速上限也提至6600转/分。
新陪练的出现,除了让幸村感到充实,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积极情绪。
他只知道自己受压制更大了,而他需要顶住这种压力打出好球,就像巴黎大师赛那样。
真是近乎“自虐”的训练手段。天海看着球球失控,他认为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咔。小蓝被手动关停。
幸村停下了跑动,皱起眉静等天海走来。
“怎么关了。”幸村不笑的时候,看上去很有压迫感。于是这句话显得很像诘问。
“我觉得这样训练几乎没有效果,阿一。”天海一般不插手幸村安排自己的训练,现在,不一样。
“我们谈一谈好不好?”
幸村右手吊着拍,左手叉腰,侧过身不看天海。表现出一种抗拒。
天海便顾自发问:“首先,巴黎大师赛上你表现得很急迫,就像滚雪球一样,失误慢慢增多。是不是受了上海站的影响?跟手冢的比赛?”
幸村垂眸,想了想,还是回答:“嗯。”
他终归还是“入套”了。
上海和手冢的比赛前,他想证明自己比手冢强,好叫那些比较他俩的报道通通闭嘴。结果手冢直接拿了冠军,排名也超过他定格在前面。
幸村当时就心态失衡了。
他对自己简直不满到无以复加。
至于为什么偏偏对手冢反应这么大——
要是小时候你的好朋友频繁地在你耳边念叨他一定要打败某某,你也会对那个人产生潜意识“敌意”的。
老想着打败别人算什么?他比我强么?
现在冷静想来,没必要。嗯。
“我知道了。”幸村又说,“还有呢?”
天海上前两步,也放轻了声音,“我们必须解决和输球共存这件事,阿一。”
幸村沉默,两人僵持在原地,空气仿佛慢慢冻结。
胸膛起伏,幸村转头,面向天海道:“我没有那么脆弱,蓝。”
“从去年到今年,一共输了35场。我都接受了。”
“不是,”天海说,“你只是积压在心里,只有更多的胜场和冠军,才能帮你排遣掉一些。你需要不断地用胜利去对抗失败。”
“赢就是赢,输就是输,蓝。”幸村的语气斩钉截铁,“胜利是无法覆盖失败的。我在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我只是……”
幸村顿了顿,“我已经到TOP20了,我用两年的时间就到达这个位置。可是我浪费了两年时间在这个位置上?!”
“诺亚17岁就得到挑战者杯,阿卡17岁的火枪手杯,扬19岁的美网冠军,纳达尔19岁第一个法网大满贯,费德勒、德约20岁就进入前十。
他们有在10-20的排名上挣扎过这么久吗?没有!
所以我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幸村简直在用心去呐喊出这句话。
他到底是什么?
是终此生都注定与大满贯无缘?
还是资质仅限于此,连TOP10的门都进不去?
从进入TOP20到现在,整整35场失败,每一场,都在锤敲他的信念,每一场都在增加他的怀疑。
他能获得一个GS吗?
甚至于,他能进TOP3吗?哪怕TOP10?
这些沉积的淤泥,终于在今年的巴黎爆发了,将幸村整个理智摧毁。
天海久久没有回神。
他,可能明白了。
不是无法接受失败的问题。
是失败在夺走幸村的自信。
他早该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