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梳理了一下思路。就写到这儿的阶段,在这里提一些吧。
一个是主线。从住院起,前期铺垫完成,主要配角的故事线展开,然后一些配角的收尾,收一些伏笔。
三年级是高潮,也是完善很多角色非常重要的时期,会写整个赛季,以及集训+日美交流赛,U17集训,世界杯日本队没几场就会GG。
然后就是初中的收尾,开始个人职业准备,故事线往八神那边靠。会和《永远仰望》那本交叉,但是以幸村的视角,并且把一些不成熟的情节再合理化。那本是以八神的视角,基调和焦点有侧重,所以对八神有些东西写得“很轻”…实际上八神的问题很严重,而且我从开始到治愈(完结)都没变过设定,所以幸村非常重要。
具体的暂不剧透。我个人蛮期待这段幸村视角的温馨故事。可能有读者没兴趣,那可以只看前面的。
第二是最近翻了评论,有想进一步说明的事情。就是关于cp。
我知道有些评论里的cp和一般意味的cp含义不一样,很纯粹。想跟不太了解的读者解释一下,这本怎么会有cp(一般意义)呢?感情是那么复杂难以语言形容的东西,需要我用各种穿插、对话、倒序、心理描写去体现。再者,如果是cp,想象他们两人抱着这个情感一起生活,面对家常琐事,真的亲密接触,不会觉得别扭吗?那丸井和幸村岂不是成了沾花惹草的海王了?这么多cp。
那本还没什么,这本感觉明显,可能是同人文化太深厚了,而且绝大部分人都受到古早同人的洗礼。
初中还不是大人的世界啊。我不想写得那么…成人化。过于无脑的嫉妒、吃醋、争宠balabala
那就太难过了。
不是这样和爱情类似的好感。是那种,眼里的光芒更多了,让人可以走出从前的阴影,更想积极地前进的情感。是一种力量和治愈。
不说更多了。
第三是再跟自己和大家审视一下本文的初心。想写这本的核心就在于把原著不合理、艺术化的一些剧情合理化,给角色撕标签、去脸谱化。
撕标签不是说角色就不是角色了。我举个例子,披外套、灭五感是幸村的标签,泡泡糖是丸井的标签,那这些是吸引人喜欢他的根源吗?没有这些就不喜欢了吗?
脸谱化举个例子,幸村腹黑、温柔,全员幸村教,没有理由,就是温柔,笑起来背后开百合,所有部员都听话。仁王就是有口癖,爱恶作剧,神秘兮兮,没有理由。
去脸谱化就是圆背景、圆人物经历,过去让他们现在有了这样的设定。
幸村为什么温柔?因为家庭和睦,有个妹妹,家教好。为什么又果断理性?是这么多年网球运动的经验成长。为什么受部员尊敬?整个前几十章都在写。到后面,他的性格又会随着这次住院发生一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