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KI:[嗯。大家已经意识到了存在的问题,正在调整中。]
叶修在反复看完比赛视频后,专门给每个人讲了讲他们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现在兴欣众人都在进行调整和适应,并没有因为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
KIKI:[光问我们怎么样,沐沐你呢?陶轩他们最近有没有为难你?]
苏沐橙和她一直保持着线上联系,今天比赛一结束,更是来关心大家的心态有没有受到影响。
沐雨橙风:[如果能让我吸一下文文就好了,那样我会非常有动力的。]
她避而不谈陶轩他们到底有没有做什么,而是用惯用方式绕开了这个话题。
文姬:(沐沐总喜欢自己撑着,有事了也不和大家说,虽说这也是她性格坚强的一种体现,可看着她时刻都在大家面前保持微笑,从来不把负面情绪展现出来,实在让人心疼啊……)
仔细想想,她认识的很多朋友好像都是这样,就连她自己,有时候也会想着“还是不要给大家添麻烦,自己能解决的”。
只是换到别人身上,她还是希望能帮着他们一起解决问题。
明明总会有人宣称,在感性和理性的较量中,男人往往是理性的,女人却凭借感性行事,容易因为感情误事,却又都说什么“最毒妇人心”,殊不知女性其实是最温柔最易心软的存在。
实际上,这种言论是建立在抬高男性的基础之上的。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素来为人称道,世人把他当成忍辱负重的典范膜拜。
而若是女子为了复仇而隐忍,最终大仇得报,人们大多只会觉得这女子心思深沉,却不会探究她究竟曾经经历了什么。
古往今来,能够灭人九族、背信弃义的,往往是那些所谓的“英雄好汉”,比如“烛影斧声”的弟弑亲兄,又比如朱元璋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诛杀和他曾经一起打拼天下的兄弟们……
这种行为,又何尝不算是心狠手辣,却被冠以为了政治更迭、权利集中或国家统一不得已而为之的明智之举。
自从远古时期,母系社会被父系社会取代之后,女性的社会地位就一落千丈。
而女人往往因为自身力量在总体上不及男人,就失去了夺得权柄的机会,只能被迫在家相夫教子,成为生育的工具或者权力交换的筹码,抑或是“替罪羊”(有时候人们会将国破家亡完全归于“祸国妖姬”身上,使其落得千古骂名)。
这是因为,记载史书的史官更多还是要依附在当时的君王之下,像司马迁那样只是因为说话耿直,就会被处以当时被认作极大耻辱的宫刑。
若是真的有人公然反抗男权社会的,恐怕粉身碎骨都是轻的,没看后世编排武皇都没少往“好女不侍二夫”以及她老年偏爱男宠上加以浓墨重彩吗?
这样的编排,无疑会让人一提起她,总会下意识就带着某些桃色。
鲜少有人会夸赞她破格用人后的政治清明,“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后的经济昌盛,兼容三教、光耀文史的文化繁荣,以及在位15年中少有败绩,更别提什么割地赔款的军事强盛、国家兴荣了。
被誉为孔圣的孔子,也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女子和小人是不容易相处的。亲近了,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
这种轻视妇女的思想,却是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后来则演变为“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男权主义。
当然,也不乏有一些男性学者认为这不过是现代人对孔子所言的错误解读而已,而这种被“错误解读”的儒家思想,至今却还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是啊,连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人物都能被这些既得利益者们肆意抹黑,能够被人用男性替代掉女性的功绩进行宣传,从而蒙蔽后来者们,遑论文学作品创作出来的角色呢?